毫无疑问,你必须承认市盈率的估值模型是最基础的。
我把它称之为估值太祖。
一些投资者全然否定市盈率的估值体系,我个人认为是由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疯狂特征导致的。
从实用角度出发,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估值体系还可以参考许多估值模型。
PB、市销率、重置成本、PEG、A股特有的“壳”、股息率、现金折现、净资产收益率、行业互比、市值(例如我对张裕的200亿、千亿苏宁等等)、资源采储量、收购兼并等等很多方法。
对任何一家公司的估值一定要结合多样性,以提高投资的确定性。
实际上估值是一门非常难非常难的学问。
下面谈谈PB估值模型。
结合A股市场的特征,我个人大致把PB模型分五个区间估值:1倍以下、1-2倍、3-5倍、7-10倍、10倍以上。
长期亏损的传统行业采用1倍以下的估值模型;
大多数传统公司采用1-2倍估值模型;
部分小市值公司、医药制造、新兴产业等采用3-5倍估值模型;
高速成长型公司采用7-10倍;
10倍以上一般不予采纳。
特别注意:对净资产处于1元上下类ST公司,采用市值法最为靠谱。
不同的区间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建仓策略。
这非常需要投资者自己的悟性。
对7-10倍的估值模型要高度小心,其中的关键必须是理由非常充分。
仅仅就一个PB估值模型,也是非常难以做到高度确定性。
投资者必须要对不同的PB区间估值模型要有充分的理解、掌握。
合格的趋势投资者,不必拖泥带水,大多凭综合感觉就可。
但这种感觉也是需要磨练。仅仅凭空中楼阁式感觉、毫无章法的投资者,不是我要讨论的。
普通投资者还是不要轻易涉足高PB估值模型为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