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一定是投资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透视财报有助于对上市公司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很多投资者正是通过财报的分析,发现许多优秀而且低估的投资机会。
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如果上市公司恶意造假,那么单纯通过财报分析作为依据的投资者很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分析财报必须结合不同行业盈利手段的基本常识,才能做到对关注公司相对确定性的判断。
我看创业板上市前招股说明书,发现净利润上注入了明显的水分。
一个判断依据是净利润率明显偏高,普遍在15%到20%之间,与国内企业和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不符。
你不要以为上市的创业板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就一定可以获得高的净利润率。
我承认某些企业可以有较高的利润率,但是普遍的出现这样的状况,一定有些公司造假。
更何况上市公司作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整个新队伍中有假,你怎么去识别谁真谁假?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新上市公司一定要小心,宁可错过,不可盲目。
没有几年的对上市公司财报连续观察,你很难做到高的确定性。
虽然很多牛股产生于新公司之中,但是这毕竟是极小的概率,你无法下重注。
阅读财报,也要结合逻辑思维。
这逻辑包含非常多且复杂的内容。
比如,结合公司市值的预估、行业整体前景、行业地位、以往历史、团队、盈利模式等等内容。
这需要一定的综合水平,没有深入的思考,是很难做到的。
理性的态度也必不可少。
在总体认可的基础上,不必斤斤计较短期财报的些许优劣。
我发现许多投资者对公司的财报细节有点过于吹毛求疵。
如果真的可以对财报的各个指标排名确定优劣,那么我告诉你极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财务人员水平一定比大多数投资者高。
玩水分,你很难玩的过公司自身。
很多投资者正是因为过于相信财报,反而导致投资业绩不佳。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有水分的财报,极大多数是看上去业绩优秀的财报。
A股的历史,踩入陷阱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的往往大多是财报造假的公司。
看透上市公司本质一定要结合许多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