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举个例子,2003年开始,长春经开的股价一直徘徊在净资产附近,后来干脆在净资产以下运行。
很正常!投资者的估值意识强了,估值的水平提高了。
长春经开这样的公司,盈利能力很差,何况净资产也是值得怀疑的。
不生蛋的鸡,你要吗?
投资不是慈善。
在A股历史中,前十几年股价跌破净资产几乎是没有过的事情。
大量破净出现在2008年,以钢铁股为代表。
银行股破净也是去年的事情。
破净并不可怕,在我三年之前的2010年投资之初,我就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可怕的是上市公司赚钱的不确定性。
历年净资产收益率非常低的公司,股价居然能够以很高的PB运行,实在是中国A股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
目前A股中,股价超过10倍PB的公司还有近100个公司。
想起来都是可笑的事情。
除非是个别个股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很正常。
大股东出资1元,你出资10元,同样的股权,你如果有10%的长期本金投资年收益,意味着大股东就有年100%的投资收益。可能吗?A股没有一家公司有净资产收益达到100%的。
能够持续达到50%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业绩增速同时达到50%的公司,几乎没有。
有,也是造假的公司。
这是基本的逻辑。除非是非常了不起的、具有爆发性的新兴行业。
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达到20%的银行股,即便破净,依然可以获利无数,只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
只不过前三年,买入银行股的投资者出价并不是十分满意。
民生银行是个特例。
投资主流意识确实是在改变的,但是再怎么改变,真正的便宜是显而易见的。
近半年多时间,大量银行股破净绝对是投资者的福音。
浦发银行为例,十年时间。净资产超过30元是没有多大悬念的。
而银行股的股价长期维持在净资产以下的可能性很小,每年的股价都是有机会出现在净资产以上的。
投资策略应运而生。
我并不奢望一辈子还能够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对我而言,有那么两三次的机会,足矣。
现在算是一次,等待着厚发。
这是壹PB的投资思路,更是投资的一条好捷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