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我的真实想法,但不能作为你的投资依据。我只想记录自己的投资点滴。
谁都知道投资资金的放大有极高的风险,作为融资者必须要非常明确这一点。
但是,从投资风险的广义角度来讲,风险并不一定只和资金大小有强大的关联度。
我曾经说过,花40元的股价买入海通集团1万股,不见得比5元的股价买入200万元民生银行的风险小。
事实上,风险=投资本金*亏损率。
所以,控制亏损率才是投资的第一要素。
巴菲特说的,做到不亏损是极具有道理的。不亏损指的是亏损率,而不是资金大小。
当然,你也要考虑好绝对风险带给你的经济承受。
完成了对风险的思考以后,接下去考虑的就是结合风险亏损率再投入你的资金的大小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东东。
至于资金的时间周期、后续资金补仓能力、应对平仓、资金大小、利息高低、投资策略等等,不在这里讨论。
放大不是简单的指本金多少倍数的关系,而是和你自己家庭资产大小具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有些人,有1000万元可以不影响生活的资产,但是手上没有太多的现金流,照样可以从容放大很多倍的融资资金用来投资(当然前提是会投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风险控制能力)。
理解了风险控制,也就明白了融资的利弊。
2010年以来,我就是按这样的思路一路走来,所以你千万不要轻易给我下结论,说我有很多钱。
很多钱,不是我的钱。
以下是我的真实思路,但不是我真实的资金大小(以后有大的收益了,我会告诉大家)。
我对当时5、6元的民生银行长期投资风险的理解是很小很小,那么我会去做类似“四两拨千斤”的投资风格,比如我自己的本金100万,我会通过各种途径融资200万元,合起来用300万元买入民生银行(长时间而言,我理解的风险基本为零)。等我在民生银行的投资上赚到钱了,有了属于自己的300万元,我会再次融资500万元,合计800万元买入10元的浦发银行,因为我觉得10元的浦发银行,长期投资的结果是风险很小很小,我想再次等待三年以上的时间,期望实现理想中的升值目标(最后当然只能是看大盘的脸色),但是即便大盘不修复浦发银行的估值,只要能够严格把风险控制好,我可以一直等待,因为我坚信修复只是迟早的事情。
最后警告: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好不要轻易玩融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