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投资应该适当运用杠杆,这也是所有企业家的作风,很少有不融资的企业。
企业上市本身就是融资,你买股票意味连带着企业的融资风险,这个风险也不小,相当于你是债权人。
融资和杠杆的一切基础就是控制风险。
社会上常常见到企业家跑路,就是因为没有控制好风险。
当然,风险控制很难。事实上,风险还应该覆盖到自己的资金范畴。换句话讲,任何资金都要控制风险。
我们回到股票投资话题。
我曾说40元价格买一万股海通集团(现在的亿晶光电)的风险,不会比5元买民生银行200万元的风险小。
资金大小并非和风险大小一定成正向关系。道理就是个股产生风险的概率不一样。
所谓风险,就是潜在的可能产生永远亏损的资金大小。用数学术语表示,就是亏损概率乘以本金。
但是难就难在概率的预测,这才是关键。
这就不得不回归到股票的估值层面了。
这样一说,就会明白许多,也把问题的本质搞清楚了。剩下的就是估值难了。
估值本身有点难,尤其是对成长股而言,不能够确定的因素很多。
最好的办法是采取保守策略,即把不确定因素当成高风险,从而把它排除在外。
所以,成长股适合自由资金投资,绝不能融资投资。
所谓投资就是低风险高回报的游戏,这才是核心。
我想,讲到这里为止,基本上该有清晰的思路了。计算得失应该不是难事。
剩下的就是熟知融资的游戏规则。同时一定要有高度的把握性,还必须能够有适当的后续追加资金的能力。
没有底气也是很难操作的,底气来自高度确定的自信心和耐心。
绝不能是瞎盲目。
联想到期货市场的平仓,完全是投资者自身的原因,为什么不留后续资金和对应的操作策略?
杠杆放大10倍那是规则,你无法改变。
但是,具体操作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比如你完全可留些资金,相当于做放大3倍、5倍的操作。
还有一个逻辑是,估值修复是必然的事情,这是投资的规律。
因为最后市场上虎视眈眈的明白人一定出现,便宜的道理都是懂的。投资者不会全是傻子。
所谓长期来讲,市场一定是称重器。
等长期低估的状态出现时,投资者一定要有饿狼扑食的勇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