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买入个股的第一个前提是该上市公司不会倒下(足够长的时间,多长,凭自己投资周期喜好)。
万科和金地是深圳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代表。
我认为都符合上面的原则,地产行业不会消失,万科和金地集团也不会倒下。
2010年1月开始买入金地集团,
当时考虑的是,众多的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尤其是“招保万金”四大金刚,金地集团相对便宜。
我首次买入金地集团时,股价除权后是7.2元。同期万科10.5元。
我是按三步建仓原则考虑的,下跌18-20%,继续建仓。
即第二、三步建仓价格分别是5.8元左右、4.6元左右。
随着2010年的4月19日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地产股的股价一路直下。
我准备好了拿盆子接。
但是心里真的不是特别有底。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原来的第一次建仓可能变得安全边际不足了。
为什么?土地价格波动太大,可以是三菱电梯。
7.2元的金地集团,我当初估计的内在价值是10.8元,即有50%的利润空间。
在我的心里,我是做好假设的。
即便第一仓错误,股价没有足够的便宜,但是第二仓、第三仓一定便宜。
至少我认为第一仓可以等同于内在价值。金地集团回到7.2元,我并不担心。
事实上,金地集团按照三步建仓原则,没有问题。
2010年5月,金地集团破5.8元,后急速回升。
各位可以参考行情图对比。
同样万科也是如此。10.5元、8.5元左右第二仓,6.8元建立第三仓。
补充说明,整数位和非整数位的价格不是一个概念,虽然我不相信技术分析,但是市场往往会有反应。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的内在价值在上升,所以,在分步建仓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非当初设定的原则一成不变,变是不变,变的是补仓价格可以随着价值的上升而提高。
简单的说明价格的相对高低。
以民生银行为例,2011年初,5元民生银行便宜。
那么,2012年9月下旬5.6元民生银行并不贵,民生银行的资产增加了1.54元(股价相当于2011年初的4元)。
此5.6元相当于彼5元的8折。
加仓需要综合时间、内在价值的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
可以得知,两年后的万科,并非是要6.8元的价格才可以建立第三仓,至于多少价格,你自己可以计算一下。
我一直把7.2元看成是万科的底。
估值+分步。很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