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些博文,分析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因为预期净利润的增速不好,市场可以对银行股长期保持5倍市盈率,得出:利润没有增长股价就不会上升的结论。
这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我来分析错误在哪里。
假设一个银行股净资产5元,每年的每股收益1元,按5倍市盈率估值,股价为5元。
当该银行股的净利润增速为零时,相当于该银行股的每年净资产收益率在逐年下降,按这个趋势,毛估估貌似可以得出,银行股的估值呈现下降趋势。
我们假设五年后,该银行股的净资产是10元,每股收益还是1元。
请问该银行股的股价还会是5元?
在一般情况下,便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想买,我也想买。
谁不愿意花5元的钱,买10元的资产?
即便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0%,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之所以会得出估值不变的结论,关键在于时间段放得不够长。
短期内,银行股的预期利润增速下降,市场是会出现对银行股的估值下降。
事实上,近两年多来,银行股的估值就是按这个理论估值,导致股价下降,市盈率持续走低。
很多银行股的股价确实大幅走低,但是要知道股价不会永远走低。
除非出现负利润的情况,净资产逐年下降,股价持续下降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有时候太多的考虑了净利润增速的预期不良,从而过分担心银行股的股价。
对于便宜的银行股,更多的需要考虑的净资产,是市净率。
以民生银行为例,即便没有最近一波的涨幅,股价回到市净率等于1,那么民生银行的实际股价会在5.75元左右,那么再过一年,还会是5.75元吗?
市场当然是有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是小概率的。
我个人认为,净资产收益率10%,是世界各个行业通用的投资评估线。
如果一个项目,开始就预期低于10%的净资产收益率,谁还会投资这个项目?
除非是国家必须上的项目,不考虑收益,只考虑民生、军事等等,如内地的高速公路。
那不是用于盈利的项目。
投资的实际情况当然和初衷会不一样。
分析中国A股上市公司近二十多年,一般公司都在10%的净资产收益率附近上下波动的。
直观的分析低于10%就是不及格,高于10%就是及格。
在估值时,千万不能只运用单个指标。
这就是逻辑的错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