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留给我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希望他从小学好语文和英语,千万不要学老爸,弄得现在写字很吃力。
我的体会:数学只要培养思考逻辑即可,并没有必要学太多的解题技巧、做太多的题目。化学和物理,生活中没多大用处,除了开车好稍稍用些物理知识。而国语太重要了,尤其是兴趣培养,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等太值得学习了。英语不会讲,我们这一代还凑乎,下一代不行了,出国玩玩会成了傻子。生物一般般即可,可能现在没了?ZhZh就滚蛋吧。
我不希望儿子在高中前太喜欢数学,我始终觉得数学思维对学习语文很伤害。现在的小孩太辛苦,我不想让儿子辛苦。
我是1986年参加的理科高考。
那年的理科高考,除了物理特别难,其他科目整体都不难,所以我是吃亏的,原因是:
我最擅长的数学比较容易,数学容易让我与其他同学拉不开距离,而我很不擅长的化学也很容易,化学的容易对我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化学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在我看来,化学逻辑推理相对较少,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不会因为题目容易就能做的出来,不懂还是不懂,相信大家也有同样的感受。
语文、英语、生物,本来就是我最薄弱的三门科目。
也算幸运,最后是物理稍稍沾了一点光,反正是很难的,后来听说浙江省物理平均成绩不到50分(总分100分),我是考了85分。
我的读书生涯中,偏偏会是高考数学成了我最惨的一次考试,成了我一辈子的“心病”。
我的数学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成绩都是不错的,基本维持在全校第一。
我高中时的数学平时考试都是100分制的。不管各种模拟考试有多难,甚至遇到考题很难很难,例如各科总成绩非常优秀、平时数学也非常棒的同学,数学只考了30、40分,我也没有一次是在80分以下的。
我曾经百度过那年的数学高考题,题量和现在的高考差不多,总共20出头的题目量。我的数学高考成绩算不上差,得了110分(总分120分),学校排名还是前例的,但是对于我自己,因为没有拿到满分,就意味着栽了,实在是无法再吭声了,因为不是我不会,对我来说,数学高考题目没有任何的难度,我至今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当时会丢了10分。反正一出考场,我就知道错了两个地方,一个错了4分,另一个错了6分。
最最离谱的是,做完整个卷子,我只花了40分钟时间(现在想来,真是神速),我自信即便目前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也不见得能在40分钟做完考题。
我一直是检查来,检查去,觉得满分无疑,没有任何一处做过修改,直到120分钟考试结束。
前几年,我曾仔细看了一遍1986年高考数学,我发现,再让我做做,可能两个大题,我也没法在40分钟完成,毕竟很多公式一下子记不起来,需要回忆。还有一点,确实岁月不饶人,高中连续训练习题的状态,现在不可能再现。事实上,我从高二开始,自信能考上大学,就把课余的时间全用来补习英语了,是从五个元音开始自学的,所以课外从来不做数学题目,但是反过来,我做得题目比任何同学都多,为什么?因为同学不会的题目,基本上请我来做。
高考已经成为记忆,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我有一个同学,语文和英语加起来比我多40分,要是加在我的总分上,清华、北大也可上了。还不算化学也比我多了近20分。
惨啊!我的文科和化学。
我很希望儿子能学好语文和英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