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砚边清风

(2022-06-27 09:57:27)
标签:

散文

随笔

文化

休闲

分类: 散文
(散文)砚边清风

(散文)砚边清风

(散文)
砚边清风
胡西淳

高士
昏昏欲睡的样子,当然在湖边。在没有烟火的深山为衬景,后面是林薮丘岗,那里凝结深邃的绿,不见古寺却闻钟鸣,不见草庐,却隐隐听到几声鸡啼。
孤单的人影,当然有书有古琴,不远处有一个木讷的书童,还有散放的粗陶茶壶茶杯。喝清泉,饮清风,食百草,卧草坡。
清冷单薄的长衫,无风也自然飘逸,飘得停不下来。当然有流泉洗濯身后的凡尘,洗净的是诗词,超脱的是俗念,弥漫禅意,一味飘逸升腾到无际;而洗不净摆脱不了的,是百诘千回,修身的自责自省。常常经过溪潭,不禁在水边,寻无波之镜,拂面正冠。
静思如佛,就在山崖处散坐,风卷动昔日随想,如飞蛾飘摇眼前,当然要扑捉住,大小困顿在扑棱棱动,念头在草丛梳理着,梳理出有阳光闪动的哲思,有欢喜的顿悟,想和人说说,仰望峰峦,忽觉自己的肤浅,浅浅笑意,让溪泉不好意思喧哗。
高士身材,不高不壮硕,样子也不倜傥,胡子不长,时显孤傲,时呈飘逸。出没于远山,落脚静湖飞泉下,旱天张布伞,雨天披蓑衣,有童子,有泥壶,有诗书,有古琴,佝偻蜷坐,望山观树,食指凌空比划,不知是捉诗,还是摹画。
如果在市井菜场,几乎和邻里闲汉一样。可高士在山口,在深潭,在草舍,在古寺,在松下,在崖上,在山涧雾里,在云霞飘处,从此高士再也无法普通。
他们清高,远离名利色泽,在凄风惨雨里,静守清贫,滋养清欢;
他们淡泊,身怀一己理念,在日暮昏暗中,阅读晨曦,独享畅然。
虽然也食人间烟火,可见不到吃什么,只喝酒,只饮茶,只摘野果。饿了,吹起箫管,箫声里有竹子香醇。渴了,吟诗一首,那是春雨覆盖湖畔。
高士出没山林,表情憨厚敦实,神情清雅慈善,看着眼熟,是唐诗宋词元曲晋文章里面人物,悠远又似近邻,一派未炼浑金,未琢璞玉。
一切飞禽走兽都是静物,目光的笔锋早勾勒在石壁之上,当然有题诗,诗句高傲高古,高傲的孔雀不肯落下,高古的隐士不肯现身。
元代张翥诗人知晓高士性情,他写道:长松千树拥前荣,虚籁还从树底鸣。
一片海涛云杪堕,几番山雨月中生。然而那些高士是否真的与世隔绝?未必。唐代著名道士吴筠,其《玄纲论》和《神仙可学论》诗文文彩焕发,世人争抄传写。唐玄宗李隆基特派使者前往聘请,将吴筠召至长安为待诏翰林。天宝初年的李白名声大著,吴筠推荐,李白被召入朝,供职翰林。吴筠诗云:臧叟隐中壑,垂纶心浩然。文王感昔梦,授政道斯全。
高士可远离尘嚣,但大多走不出尘缘。思绪怎么悠远,还得驻足脚下。一味的闪躲人生之问询,更有个别本身就是表演。但高士清洁自身,远离混浊,不扰他人,耕织为业,诗琴自娱,自食其力,安于劳作,是君子是满满盎然正气。
仰慕高士,内心也有俗气俗念,其结果,就是让一个爱读书的人有了参照,其实也不必千里迢迢,隐蔽山中。走近高士,先走进一幅幅山水画,感受巨峰壁立,山峦叠嶂,以山水情怀,看待人生,以茂林修竹,潺潺流水,自然情趣,感悟世情一袭冷暖。

诗意山中
读画,神思游走,想象如浓淡墨迹,沿皴擦的山间缓缓向上攀爬。跌不倒摔不下的,是一层层云雾的缭绕。云,会恣意撒娇,会凸显消隐,游戏世间的色彩与斑驳。其实,画中的颜色不必多,多了心乱,少许两三色,凝视少顷,便生七彩。暗想:单色绝好,再无选择之苦,闷头去演化那四季分明的焦浓与淡清,从一而终,只剩笔墨修行。
山,再混沌也有路,路在山的脉象中掩映。无径之路,更引观者攀爬。山水大家自知,而不说破。相邻的两座山,必有雾霭林影小隔,隔,不是无意,而是新奇和纵深。纵深何物?似述说峦岚中的隐秘的传说和尘封的往事。
山石在目光的抚摸中渐渐有了温度,林木远远,似一片茫然,恰如迷途的眼神,也如深奥的不俗的诗句,可意会不可吟出,吟出的总不如怀想透彻。如想念之恋人,想的,总比见到的美。草芥大胆忽略,就如风,不必细描。景致边缘,浅浅地润色,便在方寸之处显出大千景致。恰如茶不豪饮,轻轻一呷,便知茶乡年景。多言语的笔墨,折损不仅仅是一抹空灵,更败坏境界。不识“朦胧减简得丰厚”的道理,苦画一生,也难得道。
看那,无意闪出一间茅草书屋,藏在山的腋下,藏满文人雅事,从此不想离开。书生的生活在浓缩,缩得只剩一油灯、一书案、一摞线装书。不见妻儿,不见烟火,囚闭苦读。书生是应对赴考,还是隐者著述?无法知道,只好用飘动想象之流云,满山游走,抚慰四周的清寂与孤独。文人的理想,就在这古意的山中蕴藏。时尚新贵们不解,山水距尘嚣越近,离至美越远。关注画,不如说关注古诗精髓,画境在其中,观念在其中,道亦在其中。
独步山中,走着走着,就有自己的天地。视野一旁开阔,有了柳暗花明的窃喜,有了独步小木桥的悠然,有了流泉暗涌的一泓欢畅。
倒是山下樵夫、牧童和野渡的一线小舟,让诗境升腾一束暖暖的人间烟火,目光有了凝聚歇息之处。选取画中一段,酿成一片思绪。
在意那释放画家心绪的款跋、题跋,那里面不单单有读画的路径,更有画中领略不到的内容和风景。读画竟也是读自家的品评嗜好、笔墨习俗、文化秉性。
读画,是见仁见智的事。我每每读画,就是放牧自己心灵,在晨阳里坦然说话,刺痛画家时,也在傍晚日记里同时将自己深深刺痛。凡是艺术的,都是艰难,戴上艺术的镣铐舞蹈,哪有轻松?!
魂丢在诗意的山中,那云游不归的孤旅,那罡风烈日,那沐雨栉风,注定
是苦行。能长久读下去的画,那里会有莫名的艺术分子悸动,而观者心曲与画中音符和谐共振。读画,有灰飞烟灭的清冷,有吐纳更新的自我笃定,似打坐诵经,之后,是心之长久清净……

与八大山人耳语
夜,浅淡了残墨,也是困倦纸笔。
夜已深,没有香茗,没有声息,没有冥想。本来要随夜就寝,散漫铺开画册,嶙峋山石似撞击一下,竟睡意飘渺。我侧耳静听,有步履揉沙,长衫扑簌,有人来,是古人来,山人来了,山人趁混沌之夜,来了……
山人环顾画室,我惶惶不能言。我知道,我内心怎么凝结出来的问话,都将是俗不可耐的一句,唯有静观静听才最合时宜。山人拿起画笔,回望我一眼,便在纸上纵横笔墨。我极力关注,也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但我猜度,他画的不是昔日一己,而是未来众生。
山人与我,天地相隔。往日读其书画,也如朝夕相处的邻里,此时看其貌,仙风道骨,如画中人。从没想过见面,更想不到见面说些什么。山人只低头画,旁如无人,我慌乱的心平静了。山人忽然而至,不觉突然,也不陌生。诗书画早已是坐标,他的故居似早已拜谒过,包括传世的经典画集,那怪诞的造型,狂狷的诘问,石树顽劣的对峙,鸟鱼不屑的犀利。纵观整个中国绘画史,山人就是一个突兀的存在:是雅俗不接壤,是决绝的逼真,是斧凿箭啄的通透……
山人悄然无声地画着,近身观看,我似回到他的草舍案几旁,一个平静安然的心绪,无法理解颠沛的疾苦,一个闲吟岁月的目光,无法洞悉失去家国迷茫。研磨悲苦,笔管断肠,才有无魂魄之鱼,枯树,昏鸦,怪石,丑鸟,心藏生机笔下痴,画幅癫狂写嚣张……
山人笔下风起,时而驰马纵横,时而仙鹤静凝;时而苍鹰啄兔,时而残竹子韧挺。平和中,逐往日之愤懑,无羁中,捉自然之因循,重墨无序,起笔破法,就是要宣泄一腔苦闷,缭乱的笔墨时局,恣意涂抹都是心思释放。千嶂起伏,万韧萧杀,一行文字只跌倒在异乡……
山人停笔,看我笑了,笑也像哭。低语说起友人绘事,细语如丝,断断续续,我极力倾听,终不能懂。看案头的画,墨迹未干。远山无筋无骨,分明是心中的磊块;近树光秃无叶,那是心底燃起的荒凉。鸦雀鄙夷四周,不屑来往飞鸟,怪石极度嶙峋,羞于山岭为伍。鸭鹅游移,麋鹿呆望。师古不古,尊章不章,画幅作乱,笔墨叛离……
明白的是碎语,不明的是禅意。山人轻拍我肩头,似欲言又止,我惶惶追问,却不能出声。情急中去扶挽他,身子一歪,竟如高空跌落。猛然醒来,我竟躺自家长椅上。
窗外仍是明月清辉,桌上仍是画册铺展,山人音容犹在。初冬之夜,久久不能安眠……

作者简介:
胡西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天津东丽湖。已出版散文集、诗集6部,出版长篇小说《津门脚行》《古董李》《西皮流水》3部;小说集《神聊》《慧眼》《佛手》《莲花落子》等。多部作品入选各种选集,小说被改编影视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草书意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