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687读书笔记三十一之《吃茶》
(2013-07-17 16:42:41)
标签:
杂谈 |
水中月镜中花般的爱情幻想终究是要破灭的。如烟花一般的幸福虽曾绽放,虽曾绚烂,但终究还是会转瞬即逝。而新中国最后一批深闺女子的命运就像那受困的鸟儿,束缚着翅膀,只能自求安慰。毕竟,她们的世界太小,自由太少。而凌叔华女士则用平静淡泊中的讽刺怜悯来叙述这一份旧式女子的悲哀。
而芳影这个人物是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这个人物集新旧交替之际的闺中小姐的现状于一身,十分具有代表性。首先芳影是纯洁天真的旧式女子,严格遵守着旧式女子的束缚。不敢轻易与男子交流,即使是对方说话也是满面娇羞的低着头,细心聆听。因为她内心是胆怯的,不敢轻易违背从小养成的“规矩”。所以“她向来不大与青年男子来往,平时偶然碰到表兄弟,还要脸红红的回避呢。”这样的女子,可以说是比深闺中的佼佼者了。幸而,她还是有那么点思想的,见近几年社会潮流已经变了,男女都可以做朋友了,才下定决心学学。不然,都不敢见自己闺蜜的哥哥王斌了。
此外,芳影带着小姐式的自恋,或许是因为自己是个正正经经的闺中小姐吧,觉得十分自豪。虽然表面谦虚,实际上她还是对自己很满意的。她很喜欢对着镜子,好像镜子就是她的朋友一样。她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诉说自己的心声了。当她睡醒后,“镜里的她,一双睡起惺忪的眼,腮上的轻红直连上眼皮,最是那一头乌油油的发,此时正蓬松着,衬出很细小的脸盘。一时诗情画意都奔向她的心头和眼底……末了想到‘水晶帘下看梳头’,她连镜子都不好意思看了。”这样的照镜自恋,与镜作伴,虽说可以满足她镜中花的喜悦与自得,但同时也反映了她的孤单与无聊,暗示了她空虚无助的生活状态。
从她的闺蜜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芳影不但诗词作的很好,字还写得很美。除此之外,吹箫也不错,可以使邻里因为听了她的箫声而不愿意睡觉。毫无疑问,这放在古代绝对是才女一位,如此大家闺秀,上门提亲的人肯定踏破门槛。但是放在新时期来临之际,就不那么合乎适宜了。新式思想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旧式思想束缚已经面临着被淘汰的尴尬境遇。所以,芳影尽管自怜也不能让别人真心实意的恋爱。因为人家毕竟是新式男子,对女士绅士是一种礼节。怪只怪芳影孤陋寡闻,只是自顾自的深陷自己的一厢情愿中,饱受煎熬。
在这篇小说中,凌叔华女士重点着墨于人物的心理描写,与此同时,集讽刺与戏剧性的剧情于一体的小说在少有的景物描写上也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悲惨境遇。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凌叔华女士的文章真的是在清逸细腻的文笔下将讽刺与怜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芳影正在虚幻美好的爱情假象中怡然自得时,“她在闺房,看着窗上花影因日光忽明忽暗,花枝因微风摇曳,婀娜生姿,只觉得心里满满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就是爱情,对她来说这只是短暂的一种心理安慰,一种寄托,以此来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这是属于少女的一种美好希冀,一种心动的感觉。可惜,事实往往会背道而驰。
在芳影的闺蜜淑贞看来,中国人吃饱了饭便会想到婚嫁的事,这是十分好笑的。这本就影射了芳影的心理路程与行为。而在淑贞说起他哥哥王斌因对黄家二小姐十分绅士,便让黄家误以为她哥哥爱慕黄二小姐,于是便来上门催她哥哥去求婚。这事让她哥哥哭笑不得。因为在他看来,在国外对女子绅士是一种最平常的规矩。而这件事让淑贞当做一件趣事向芳影讲述时,这便是一种晴天霹雳。因为王斌对那位二小姐做的正是对她的一样,可笑的是她们竟然都误以为王斌爱慕于她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芳影还稍微矜持了一下,否则便成了一个大笑话。此时“芳影觉得有说不出的一种情绪,她嘴边微微显露一弧冷冷的笑容,她的眼望着窗上的花影,依旧是因风摇曳,日光却一阵阵的浅淡。”这种浅淡是旧梦的破碎,也是一种尴尬的境遇。这种浅淡还象征着以芳影为代表的众多深闺小姐舒服的人生状态。平淡而浅薄,这就是她们一直像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篇小说,凌叔华女士主要想表达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揭露,即使其中不乏讽刺情节与语言,但是倡导女性的个性解放才是其最终目的。而芳影只是她想作为典型人物来对大家进行启发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