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待不住,家也回不去

标签:
城市家长行 |
城市待不住。绝大多数的人们的工资只有四千块钱左右一个月,生活在城市中,首先要解决住宿问题,如果一个人租一套小一点的房子,房租一个月得一千多,如果跟别人合租,也得五百块钱一个月,还有应酬,生活费、买衣看病等开销,一个人一个月最少得开销两千块钱,工资也就剩不了多少了。城市中,除了阳光和空气,喝水都要钱。中国人的思想还是得有自己的房子的,就算一套小一点的房子,六十万块钱,可如果一个人单通过上班或打工,不向家里要一分钱,不向他人借一分钱想要买房子仅先给首付,已经想起来有些暗无天日了,就算给了首付,还要不知道还房贷多少年。很多人觉得如今的年轻人把重心放在房子上,甚至买一套房子是一个年轻人的终极梦想,这是不对的,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事业上,这话没有错,但一个年轻人如果来自一个县城、乡镇甚至是乡下,确实房子就是一个特别难以攻克的难题,太多人需得倾尽一生。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农民如今不用交农业税了,有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了,但我却偏执地认为,政府却在房价上变本加厉把农业税、养老、医疗等政策都收了回去,因为房价如此的高,中国人民形式所迫不得不买房,政府绝对获得的利益是最高的,地是政府卖的,税是政府收的,不是银行和房地财商。好比曾经中国人民的生活吃不饱,吃不好,医疗条件差,而现在虽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了以前的问题,但吃的东西越来越不健康了,生活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差了,人们更容易生病了,甚至更容易患绝症了。一个行业的某产品价格过高,政府要调控,限定时间如果其企业价格不降到合理区间,那么就是违法,轻者罚款整顿,重者坐牢关停企业。房地产为什么价格屡调屡高?因为政府自己是房地产商的最大“股东”和最大受益者。
年轻人有公租房可以申请,事实上公租房几乎一点作用没有。在主城中心合租五百一个月,申请了公租房,大约三百多一个月。我们知道,公租房都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修建的,住在公租房我们每个月的车费得花两三百元,每天上班的一去一回的时间,一面一个小时,两面就是两个小时,每天上班已经很累,时间也已经不短,还得在路上每天多耽搁两个小时。并且公租房里是没有任何家电的配备的,合租房里的家电齐备。由此算来,公租房里的开销绝不会比合租房低,还多了一些麻烦和上下班途中的时间消耗。
工资不能跟物价一般,水涨船高。夫妻之间,或者情侣之间,有了两个人一起拼搏肯定会好一些。这也没有错。而如果作为一个男青年,连房子都没有,谁愿意跟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和组建家庭?找女朋友难,找中意的伴侣更难。如果作为男人,我们鄙薄女人们太过物质,而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女儿的父亲呢?所以皆为人之常情。纵使有了两个人,成立了自己的家庭,红白喜事这样的人情开销同样随之有了或多了,同样要还房贷,然后还得结婚,生孩子,生孩子后,又必须得养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是留守儿童却又胜似留守儿童一般。我们出门的时候,孩子也出门去上学,孩子下午三四点放学回家,但那个时候我们绝对没有下班,我们只有一早一晚在家,我们的孩子只是稍好于留守儿童。我们不能更多的顾及到孩子的生活和心里成长,我们不能对我们的老人更多的陪伴,世事不是有心愿就有时间和心思去做的。
家,回不去。在电视上,有很多大学生回家创业成功的例子,相信这是事实。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回家创业或谋生,地理条件、交通、当地产物等所限。不是每个故乡都是一个适合回家创业的地方。那些回家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少,但放在中国这个地大人多的地方,那不过是一个极小的概率。并且作为年轻人,大多作为大学生,要回家是要被乡亲邻里嗤笑的,那是回家啃老或者大学生还没有出息在外面混不下去的表现,纵使别人不说,自己也都对别人稍不对劲儿的举动有过于敏感的猜疑。而且回家我们究竟能干什么?不在乎别人的冷眼和谗言,但完全不在乎也是骗人的话。不可忽略了人言的厉害,所以有“赤舌烧城”一说。
现在在外读过大学的年轻人还有一个问题,随着上大学,我们的户口已经被学校强制转成了城市户口,上完了学,我们的户口已经通过任何方法都转不回去了,我们的故乡已经没有了我们的户口。
一切大多与悲观、借口、无能和懒惰无关。真实大多残酷。
文前已经说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处,不单有我们现在的时代才有我们的难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迎难而上,过去了的很多的时代也都有不少的平民突出了重围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人还是最终都陨灭在了其中。
2018年3月17日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