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鱼胆中毒

(2013-06-14 15:44:21)
标签:

鱼胆中毒

胆汁毒素

消化道症状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分类: 营养、健康

                                        鱼胆中毒

 

http://s13/mw690/b75478fdgdf186ea2c1ec&690



     民间流传鱼胆有“明目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不时会遇到有人生食或和酒吞服鱼胆导致鱼胆中毒的病例,据统计病死率近16%。常见引起鱼胆中毒的鱼种有草鱼、鲤鱼、鲢鱼、胖头鱼(鳙鱼)等。

    鱼胆中毒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鱼胆汁中含有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不易被乙醇和热破坏,鲜鱼胆汁中还含有胆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后者使钙内流,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造成细胞损伤;鱼胆中还含有多种过敏物质,如氢氰酸、组胺等。

    鱼胆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服鱼胆数量有关。

    首发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发生在食用后30-90分钟,迟者可8小时后发病。严重中毒者可伴有呕吐咖啡色液体和排出酱油色稀水样便,约6-12小时后出现巩膜黄染、肝区胀痛、食欲下降、尿色深黄;继而出现腰部酸胀疼痛、发生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伴胸闷、心慌、气促,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因发生肝、肾、心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鱼胆中毒目前无特效解毒剂。及时予以彻底洗胃,继之5%碳酸氢钠100-150ml灌入胃内,每2小时1次,直至呃逆、干呕消失。吞服鱼胆后24小时来诊的病人仍需洗胃。同时给予补液、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肝、肾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近年来常采用早期血液透析治疗,预后可明显改善,后期随访无后遗症状存在。

    鱼胆中毒,应加强宣教,不盲目服用鱼胆。

 

参考文献:

实用内科学(上册)/陈灏珠主编.-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毕海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血压与运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