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们被“塑”造的生活
你不得不知的秘密之三:白酒篇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时,茅台酒日前也杀入了“涉塑”行列。在部分商家忙着将“涉塑”白酒下架之时,塑化剂再一次带来了一轮新的恐慌。消费者更是急于读懂“塑化剂”究竟为何物,危害有多大以及如何才能避免被“塑造”。
http://s13/bmiddle/a322ddcftd0c89185c71c&690
一,何为塑化剂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是塑料(尤其是PVC
塑料)重要的加工助剂之一。为了使塑料能够改善制品的可塑性,柔韧性,拉伸性,塑料在加工时会添加各种增塑剂。
二,塑化剂的种类
塑化剂种类繁多,最近涉塑的基本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它是增塑剂的主体,占消费量的80%,应用广泛,较常见的为DEHP,DBP等.
三,增塑剂的迁移与溶出
增塑剂不可能永久保留在塑料制品中,塑料中不同种类的增塑剂都有可能从制品中挥发,迁移至接触的固体和液体介质中.
四,塑化剂的毒性及危害群体:
http://s6/mw690/a322ddcftd0c8eebdb405&690
塑化剂被称为“第二类生殖毒”,在美国国家毒理署专家小组颁布的邻苯二甲酸种类的毒性的研究数据显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毒性分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两种。DEHP兼具两种毒性。学界公认对DEHP安全性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它的类激素作用。它可能会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精子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女性则是性早熟还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等。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胎儿通过母体血液摄入DEHP产生的危害更大。它对健康男童和疾病儿童以及胎儿都会造成危害。
DEHP在动物实验上证明有致癌性,但是在很高剂量下发生,目前关于DEHP对人类的癌症发生并没有来自流行病学的直接证据。因此,WHO只是把DEHP列为潜在的致癌物。
五,人体可以耐受和代谢掉塑化剂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人体对塑化剂的“每日可容忍摄入量”为每人每日每公斤0.025毫克。就是说60公斤的成人每日摄入1.5毫克以下的DEHP是相对安全的。偶尔摄入少量受塑化剂污染的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引用云无心的一句话:“安全标准是一个保护所有人的“保守标准”,超过这个标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往往并没有实验数据。它的风险就在于“不知道会导致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要避免。”
六,白酒被“塑造”,不必太恐慌!
http://s3/mw690/a322ddcftd0c9171c36b2&690
相对与塑化剂带来的健康风险,酒中的酒精危害要大多了。大量研究已证实,塑化剂可以通过人们日常吸入,皮肤吸收和环境污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损害健康。想在生活中避开塑化剂几乎不可能。可以说它无处不在,我们也无处可逃。在安全范围值内,对健康无显著危害。所以我们无需过度恐慌。
健康提示: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如饮酒要适量。
2,避免使用除微波专用器皿以为的塑料器皿来加热食品,尤其是含油食物。
3,不用塑料袋装油炸及滚烫是食物。
4,为最大限度的避免塑化剂带来的伤害,不要直接加热带塑料包装的食品。
参考文献: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陈金爱,马枚,范丽红
2008年第 37卷第四期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景子芮(原创博文)
新浪微博:@营养师景子芮
联系电话:1560112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