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十里红妆”
| 分类: 视觉故事 |
2018年3月25日,在“千课万人”小学美术“开放▪主题式”教学研讨会上,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华、朱敬东团队为全国的美术教师演绎了一场视觉盛宴“十里红妆”。
2008年,我第一次听“十里红妆”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我带的本科生黄健君同学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由高旭彬老师辅导,以教育实习展示汇报课执教完成。那是普通的课堂教学,远不能与“千课万人”活动中的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大型视觉文化展示活动相比的。
http://s1/mw690/003m01Uszy7jcFt9rTWe0&690
我之所以将这类的课程归于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大型视觉文化展示活动,是因为,无论是呈现方式、课程设计、教学思路、学生表现、教师执教、学习评价等都无法以课堂教学来对应。
“十里红妆”作为浙江省宁波、绍兴等地特有的婚俗文化,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以及历史、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将这一主题纳入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大型视觉文化展示活动,对于传承中华传统造物文化有着积极推进意义。
美术课程对于这一婚俗文化的传承,必须以视觉造物文化的本质,从使用功能、物件造型技艺、纹饰蕴含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挖掘我国民间工匠精湛的造物技艺在新时代对于人的发展起到的精神反思作用。
台湾陈致豪先生对本大型视觉文化展示活动进行的点评,是非常到位的。从“人”“心意”两个视角深刻分析本主题活动在今天所展示出来的现实意义。
http://s12/mw690/003m01Uszy7jcFusyAbab&690
小学生们对于这一主题文化的接触、认识、初步理解所达成的价值认同的体验过程,是中国传统婚俗文化里所展现出的视觉造物工艺文化的时代理解。小学生只要在活动里达成了“认同”这一层级的价值理解,本主题活动一切努力就取得了成功。因为,在两个小时的分主题探究活动里,可以再深入探究的东西太多了,每个物件都可以遴选出来在常态课堂里进行欣赏、分析、并利用替代性材料展开体现性活动。美术课程所承载的文化探析,还是要回到视觉造物的本体语言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来,只要孩子们在体验活动里对于先人们造物文化智慧产生敬佩、感叹、思考、研究性学习行为,本活动的成功之处就体现出来。
我国历史上大批乡土工匠所构成的民间工艺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下,这些民间工艺文化的形态早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所面临的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生活是“再见传统”。在基础美术课程里以这些民间工艺文化元素所构成的大型视觉文化综合探究活动,其重大的教育目标和意义是,由特级教师团队在主题观念下的文化选择,走向落实在学生心灵中的文化自觉过程。
http://s6/mw690/003m01Uszy7jcFvUd2R75&690
http://s16/mw690/003m01Uszy7jcFw6LpB1f&690
http://s2/mw690/003m01Uszy7jcFwvrjz91&690
http://s7/mw690/003m01Uszy7jcFwO8cuf6&690
http://s16/mw690/003m01Uszy7jcFx6eNp6f&690
http://s12/mw690/003m01Uszy7jcFxZiY35b&690
http://s12/mw690/003m01Uszy7jcFygLCr0b&690
http://s12/mw690/003m01Uszy7jcFyJolZcb&690
http://s8/mw690/003m01Uszy7jcFzD5Ova7&690
http://s7/mw690/003m01Uszy7jcFA0YHI26&690
http://s16/mw690/003m01Uszy7jcFAy2mz0f&690
http://s15/mw690/003m01Uszy7jcFRQKQK8e&690
http://s1/mw690/003m01Uszy7jcFAVbcA10&690
http://s15/mw690/003m01Uszy7jcFBe1hI8e&690
http://s16/mw690/003m01Uszy7jcFBx6fd6f&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