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造型能力发展中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

(2017-11-14 17:33:08)
分类: 儿童美术教育研究

     日前,河南付以华老师微信发来两幅学生线描作业图。他说:“李老师:你好。关于儿童装饰线描教学的这方面问题,想听听您的一个思路。因为当下的儿童线描教学,应该很多时候都是流于一种概念性的图像。可以说是“简笔画”的翻版,只是简单地把这种典型的点线面的堆积,做一个装饰的效果。但这个东西形状单调,形象也比较概念。怎么样突破这种概念性的东西,而又能够表达出儿童自己生活的东西,这种儿童自我的设计意思和装饰的画面的思路,这方面您觉得应该从哪儿介入比较好,谢谢。

http://s6/mw690/003m01Uszy7fNNzJ7X7d5&690

http://s13/mw690/003m01Uszy7fNNAj6gI6c&690
付以华老师发来的这两幅作业肯定是不好的、抑制儿童发展的作业。

     付老师发的这两幅作业图很典型,就是概念化的东西。孩子在这样的作业中,就是未来加线条而加线条,因为,这样加线条组织画面,是美术教师要求的。可以说,这样的作业不是儿童美术活动里应该有的东西,但是,却在全国范围这类的作业到处可见。此情况足以说明,我国儿童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儿童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儿童以线造型的能力,就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原本美术教师就不应该强行教学。美术教师就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身上。而应该在充分保护儿童原发性线造型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以主题活动方式,给孩子们建立可以充分自由表现的平台。

http://s1/mw690/003m01Uszy7fNNEYKKA40&690

http://s6/mw690/003m01Uszy7fNNFKIdvb5&690

http://s16/mw690/003m01Uszy7fNNGwqR17f&690

http://s8/mw690/003m01Uszy7fNNHoyKX77&690

http://s9/mw690/003m01Uszy7fNNHZEOA48&690

http://s15/mw690/003m01Uszy7fNNIKVmS5e&690
上面的几幅作业和孩子的状态是最好的!

例如,这几幅作业,就是非常好的儿童线描造型作业,儿童就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某个情境中,自己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记忆复述的方式,用线条构成画面。注意,由于美术教师已经以圆形的纸张确立的表现的某种限制性,因而,孩子们在圆形的纸上,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自由的表现,作业所呈现的是一种基于个人生活经验的自主表达。这样的作业应该尽量地持续时间长一点。

2.在我国教育中,如果教师不灌输给孩子们一些东西,似乎不是“教育”。这是我国教师普遍的为师心理,也是教学的习惯行为。因而,如果我们不学习世界上发达国家对儿童美术潜在能力保护的先进性教育理念以及行为,如果就要对儿童实施造型表现的教学时,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呢?

解决方法之一:有主题的自学。

课程结构为主题情境下的线造型构成练习。但是,必须是基于美术欣赏学习基础上的感知与表达,绝不能单纯的、低水平临摹式的教学(而当下,诸多美术教师恰恰就是低水平临摹)。例如,生活主题,文化主题,任何的生活感悟都应该建立在表现之前。这两幅作品形态都是“花”,这样的主题进入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创设感悟花的情境,要有对花如何表现的美术欣赏活动为先导,然后由儿童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线条造型,用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点线面、黑白灰的节奏与韵律。没有欣赏感知为先导的任何儿童美术临摹,都是对儿童心理知觉的抑制行为。也就是说,美术教师自认为教了美术,实际上都在做着害儿童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就是由强行的临摹某个成人作业、某个教师认可的儿童作业开始,把儿童直接拉入了无法深入美术学习、无法开启创造思维、无法继续保持美术学习兴趣的不归路。

3.由“有问题的自学”到“有兴趣的自学”,再到“有目标的创造”

世界上任何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学。这是起源于人(儿童)自我生存需要的有动力的学习,不是成人逼着去学的。

儿童的美术课程必须由研究学生(儿童)、教师、教学内容(主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贯穿一体。因而,儿童的线描造型的线构成练习,其课程体系的四个步骤是:

有主题的自学——有问题的自学——有兴趣的自学”——有目标的创造。

实际上,整个儿童美术课程都应该是这一思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围绕这一课程架构展开。绝对不是美术教师的“教”!!!

例如,在20年前,我的著作《儿童线描集成》出版,可以说,此著作对全国儿童美术教学的影响非常大。在20多年前,我设计的整个课程体系里,就有儿童用线造型的方式进行线构成练习的单元课程。但是,我国的美术教师们,20多年来,看到这本书的人,并没有明白我当年的课程体系是如何的,更不明白是如何教的。在此著作中,有一个系列时儿童画童谣,这个庞大的主题推动下,出现了上千幅精彩的儿童美术作品。这些童谣主题的教学,是我和孩子们的朗读过程、阅读理解、再创设我国人民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情境后,充分感知基础上的自主表达。同时,这些文化生活的感知必然结合大量的美术欣赏进行,离开了美术欣赏的视觉记忆储存、经验唤起、重构复述过程,儿童是不可能画出精彩的作品的。

http://s2/mw690/003m01Uszy7fNNOfJlv31&690

http://s4/mw690/003m01Uszy7fNNOGU3V43&690
http://s7/mw690/003m01Uszy7fNNPIUyqa6&690

http://s9/mw690/003m01Uszy7fNNQekFqc8&690
这些菜是儿童自己的表现,这是儿童创造性潜能释放的范例。

另外,在这个系列课程中,还有着一个中的主题是:汉画像石主题系列。这是经历的带几百孩子到嘉祥县、邹县的汉画像石博物馆现场参观之后,外加上课堂里的汉画像石欣赏课程之后,孩子自主、自由表现的过程。

http://s3/mw690/003m01Uszy7fNNU5xGqc2&690
         没有欣赏汉画像石博物馆、没有课堂上欣赏汉画像石作品,孩子的视觉记忆里就不可能有图式,他们的右主题的创造也不可能自然发生!

4.儿童早期的线造型自主表现,需要在保护基础上的培育引导

放任儿童们的自由之画,此状态是不能唤起他们潜在的创造性的。我国的美术教师群体几十年来是以自己的“不放任”为自豪、为己任的。说起来这是有些苦涩的笑。

我国的美术教师总认为自己教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总是以损害儿童潜在能力释放为惨重代价的。但是,如何在充分释放儿童线造型能力基础上,不放任儿童们的自由“乱画”,令其自然走向愿意资助美术表现的路途呢?其中的学问太深了。

1)首先,要在儿童期的3-5岁时,特别看重儿童线造型的自由画冲动及作业引领,教师只有彻底保护了儿童,才能在不“放任”中正确引导儿童。

2)其次,在儿童期每个时段都要持续实施上述的线造型构成表现课程,都需要持续进行四种自学的课程。这个课程体系的循环、螺旋上升式的推进,将引领儿童们的思维方法形成。

3)最终,要形成和坚持感知与表达的儿童美术课程。要摒弃那些低水平单一临摹式的教学,摒弃灌输式作业和单一训练某种“线条”的作业、教学方式在孩子们身上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