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美术教师)的定位及日常行为就是研究者

(2017-10-24 11:32:22)
分类: 心的感悟

美术教师,首先是教师!!!

美术教师,不是已经有画家头衔的人可以胜任的!

美术教师,必须终生是一位关于人的研究者!!!

研究谁?研究人是如何成长?如何发展?如何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人!!!

为何连续用感叹号?因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思维定位太重要。目前,全国范围小学到高中的美术教师、学前教育领域的幼儿教师,最为缺乏的就是真正将自己由内心带外显,都定位于教师。

之前,在广东省参加一个培训活动。有听课教师提问:“李教授主编的《超级美术教师的100堂课》(1-8册)非常好。我们买了很多套,分发给教师们使用,但是,真正的应用时,感觉有不是那么上手,究竟是教师水平问题?还是不理解编写思路?教授,你那里有没有具体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源可以用呢?”

http://s13/mw690/003m01Uszy7ffU1nmxK1c&690
         《超级美术教师的100堂课》(1-8册)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资金资助

我的回答:

本课程一共在浙江义乌市政府幼儿园(义乌宾王幼儿园“以骆宾王名字命名”)实践一年多时间,完成了150多个主题教学。最终,纳入本套教材的总共120个主题,还有30多个主题。这150多个主题的美术活动,均有相应的整体课程设计、教学课件设计、教学活动案例文本设计、具体活动设计,包括教学视频都有。2014年推出整套课程的时候,出版社是想出版全套相关资源、包括教学视频。为何没有出版,原因是:教材是儿童主题活动的参照系,而具体的活动在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校外机构里使用的时候,需要现职的教师根据主题,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孩子具体文化背景、生长环境,需要重新构成课堂活动里美术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而不应该根据某个教材照抄、照搬式的使用。作为一名教师,自己不动脑子,就是照搬式的去上课,这不是合格的教师。也可以说不能担任教师职业。

随即,我打开电脑,现场呈现了某主题活动的设计文本等,并在音乐的伴奏下,现场朗读歌谣,大家一起律动。此刻,似乎在场的美术教师、幼儿教师们明白了,是真明白了吗?!

以下截图为文件夹中一个活动主题的教学资源:

http://s10/mw690/003m01Uszy7ffU82cqZ69&690
       以下是:  教学活动PPT第一帧
http://s1/mw690/003m01Uszy7ffU8RUC430&690
以下截图为教学活动PPT设计中的艺术家作品图像分解设计图
http://s5/mw690/003m01Uszy7ffU9iwxmd4&690
    以下截图为学生作业图
http://s1/mw690/003m01Uszy7ffU9GZcQ90&690
以下截图为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文本(黄聪丽设计)
http://s8/mw690/003m01Uszy7ffUagWzRf7&690
以下为文本截图
http://s12/mw690/003m01Uszy7ffUaEcszbb&690
以下为文本截图
http://s2/mw690/003m01Uszy7ffUb0jyFa1&690

当年这个课程主讲教师姜哲娴、丁志超、黄聪丽,以及张馨月、伍翔南、李霜菊、宋阳等,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整个的研究都是基于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的。因此,任何主题的践行和研究性活动,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这套成果也是我国建国以来68年之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历史中,非常突出的成就。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各年段的儿童、不研究人为何发展?不研究艺术教育为什么对于儿童的成长有帮助,如何实施恰当的艺术教育,怎能够去做教师呢?

同理,任何年段的美术教师,无论小学、初中、高中的美术教师,包括大学的教师,必须研究人,研究人是如何学习,如何发展成为合格公民的学习过程。

对于那些已经进入教师队伍的各年段的美术教师、幼儿教师们来说,抓紧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由研究人如何成长、如何学习开始,看看,自己还会去和学生共同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里探究性学习吗?!

最严厉地抨击那些:已经进入教师队伍,却不想认真研究,遇到和自己相关的现实事情了,马上在QQ留言、在微信上留言:各位亲,谁谁谁有××主题的课件,发一个给我分享吧…谁谁谁有××方向的论文,课题思路,发个给我参考一下吧……

对于这样不愿意与研究为终身生活相伴的、已经进入教师队伍的美术教师、幼儿园教师来说,与其说和如此难受的生计相伴,还不如离开教师队伍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