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对话及思考
(2015-10-20 10:58:56)| 分类: 心的感悟 |
日前,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会议上,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的论点:“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核心素养要可学习可测量。”
李:如何将学到过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力),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我们课标组确定的美术核心素养为: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
我个人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在100多年里中国人对于“ART”的解释尽管非常狭隘,有西方传入之后,对于“美术”概念上的约定俗成),并非是所谓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体系中所谓美术的内涵。我认为(我自己最新的论点、准备在11月16号华东师大召开的全球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主旨演讲中论述的观点:
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视角。
美术,绝不仅仅是一般人(公民)所看到的架上绘画,更不是那些害人的、目前在师范大学里教学法课当中还在误导未来准教师们基本教学技能的“简笔画”。
如果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概括学前的艺术领域活动,还将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种低水平模仿、低水平徘徊的所谓技能传递的水平上,那么,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必然是空话。
杨向东博士无论如何论述此问题,在教育观念上虽然都对,但实质的学习效度将是无法让我们看到的。
根据以上自己的思考,通过邮件方式向我国某著名教育学者(暂时不予以公开名字)咨询此问题,得到的回复是:
杨向东的界定一部分是对的,但断言核心素养必须是可测量的,这不对。
再反思: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或者养成,现行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需要重新再次修订,现行的所有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需要重新编撰,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教材的编写者、更重要的全国24万多在职的(小学到高中)美术教师,现有的全国所有示范大学(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的教师、在校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彻底改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