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推荐重庆齐亚宏老师辅导的儿童水墨画作品

(2013-12-05 15:48:11)
分类: 儿童美术教育研究

编者的话:

2012519日,重庆回来发博文《重庆有个齐亚宏》,介绍了重庆江北区头塘小学,这个仅有200多学生、规模非常小的、太不起眼的学校里,看到了齐亚宏老师的儿童水墨教学。一句话,实在是好!

齐亚宏老师,是一位默默研究,扎实教学、勤于反思,认真教学的好教师。他在别人不关注、学校并不太支持的情况下,自己坚持多年的儿童水墨教学研究,取得令人震惊的成果。凡是看过他辅导的儿童水墨作品的人,均感到震撼。

齐亚宏老师儿童水墨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考虑儿童在水墨表现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生活感悟性、以及儿童的情感性,按照杨景芝老师对其作品的评价,已经超过了全国其他名师的作品。

116日,《少儿美术》张耀主编来电话,要我提供齐亚宏老师辅导的儿童水墨画作品,以及写他儿童水墨教学的文章。但是,我已经在赴京的机场大巴上,在首都师大国培期间,发给张主编齐亚宏老师辅导的部分儿童水墨画作品图片,已经在201312期《少儿美术》刊发。1112日,我又一次赴京途中,再接张耀主编电话,要我写的文章,但此刻教育部开会,无法完成任务。

124日,张耀主编再次电话,准备在2013年第1期《少儿美术》再刊发齐亚宏老师辅导的儿童水墨画作品,并要我写的文章,于是,昨天在紧张的教学检查工作(浙江师范大学全校的教学检查)之余,给张主编发去文章及我在重庆拍摄的齐亚宏老师辅导的儿童水墨画作品若干幅。该文章全文已经在我的专著《唤起学生知觉美术教学》中,再此,发出文章第一部分。

 

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思考(节选)

李力加

一、“联系与区别”的思考

齐亚宏老师认为,指导儿童绘画,教师要搞清专业绘画和儿童绘画的联系与区别。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有联系,更有区别,美术教师的责任是在二者的区别中做文章。儿童水墨画是区别于古代水墨画(传统成人水墨画)的现代水墨绘画,它以表现当代儿童内心感受、以表现其精神世界为主要内容。依据齐亚宏老师的观点,儿童们是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参与、学会情感表达、学会观察、思考,勇于创新的探索学习经历。

在儿童水墨画表现中,孩子们如何“造形”与怎样表现“笔墨”,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假如,儿童们画出无笔墨的造形,虽能成其画,却失去了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如果完全是无形象的笔墨,虽具有一定的墨色、水色之美,而不能成其形。“造形”成为儿童水墨画表现中主要的形式因素,应该具有自身的意义和身份。齐亚宏老师指导的儿童水墨画作品中,他对儿童的“造形”方法和“笔墨”表达两者之间的平衡做深入地尝试性研究,作品的水准超出很多同类小学、同龄儿童的作业。

儿童水墨画中的“造形”,是儿童通过水墨表现手法在宣纸上创造新的“形状”的过程。对于“形状”的概念阿恩海姆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形状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那种外部形象,换言之,形状不涉及物体处于什么地方,也不涉及对象是侧立还是倒立,而主要涉及物体的边界线”。[1]表现时,画家视觉中的形状与客观真实的形状是不同的,如,齐亚宏老师指导孩子们用水墨表现生活里的工具、车辆、杂物等,看似是以水墨画写生而得来的造型,画中的“形”不只是写生对象本身的形,它应包括写生“物象的结构形态”、“画面结构形态”、“笔墨积结后的形态”,或者说是写生对象外在的形象特征与笔墨的统一。这样塑造应该是画家按照艺术规律构成的笔墨结构,是笔出已意的观念形态,是主体(画家)对客体自然采撷后的精神物化的存在,所塑造的形象是画家心灵感觉的形象。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造形”不仅仅是对这些物体形象的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其情感的表达,其主题的需要不是功利的意义,而是美学的意义,是儿童自身的精神哲学用水墨画工具最直接的反应。

儿童水墨画表现出的“形状”与墨色,其矛盾在于:儿童的造型基本方法为线条的勾勒造“形”。 儿童由于不同年龄与心理、生理的制约,自身执笔、把握水分及墨色的熟练水平,水墨画工具、材料的限制等原因,造成儿童在宣纸上造“形状”的过程必然发生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儿童水墨画表现中,最大的矛盾是:儿童的线“造形”观念与水墨语言融合的关系。由于儿童不明白水墨在宣纸上的“笔墨积结后的形态”将如何表达自己主观认识的物象形态,所以,在水墨画学习过程,儿童的观念转化是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成人绘画与儿童绘画学习最大的区别,针对此问题,齐亚宏老师认为,教师首先要对儿童绘画有正确的认识,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必然产生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明白,能否引导儿童水墨画学习以其整体的美术学习为目标,学习水墨画表现是儿童把握一种表现语言和艺术观念。水墨画学习过程,儿童能否达成其手头的造“形”能力比较强,既有写生的功底,又有创造性思维。对于儿童来说,水墨表现语言的造形手段,虽然不是儿童在这一阶段学习中唯一的途径,但是,儿童水墨表现语言又是其他艺术表现手段不能代替的。研究儿童水墨画教学,教师无法绕开儿童的“造形”与“墨色”二者的关系问题,即便是美术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学找到一个美术教育理论依据,也必须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二、儿童水墨画教学中的问题(略)

三、如何引导儿童达到“近取其质”的笔墨形式(略)

全文载李力加著,《唤起学生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下面发三幅作品,以膳读者。

http://s3/mw690/003m01Usgy6EKRY6Mls62&690
     这样的精彩有许多、许多!
http://s14/mw690/003m01Usgy6EKRYq3sVdd&690
     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感叹
http://s4/mw690/003m01Usgy6EKRYH2KLa3&690
     特别有生活气息的作业,而且是系列的作业。
http://s15/mw690/003m01Usgy6EKRZ2Tgi6e&690
      教室一角
http://s11/mw690/003m01Usgy6EKRZlKm61a&690
      千幅以上的作品堆在这个房间里
http://s5/mw690/003m01Usgy6EKRZMTZO04&690
     重庆江北区教育局出资金,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画册
http://s16/mw690/003m01Usgy6EKS08FAP0f&690
   尹少淳先生的序言

美术教师们想看更多作品,学习更多的儿童水墨教学,可以在我的专著《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少儿美术》杂志2013年第12期,2014年第1期里学习。另外,有机会的时候,我会在讲座中专门论述。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6 ~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