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的感悟 |
在通化期间,专门和谢丽芳老师去采访了通化县前美术教研员、现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摄影、摄像工作室主任高秀伟老师的母亲方文兰老太太。方老太太今年80岁,她16岁出嫁时自己绣的枕头顶,相当精彩,当时她绣了12个(6对),除了自己出嫁的时候用,到有了孩子的时候,这些枕头顶就送给自己的孩子(她有6个子女)。
http://s2/mw690/b731a9b0gde0e814ef871&690
在采访方老太太的过程中,体验东北人坐在炕头上的感觉
一位16岁出嫁前的的女孩,为了自己人生最庄严的时刻,精心制作绣品,一针针、一线线,她所创造的是一种为自己做嫁衣时展示个人的风采:有着好女红的手艺,这样的媳妇是最受人尊重的。看着她的作品,这么精致的满族刺绣作品,我非常激动。
早在1980-1988年,我从事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老一代学者张道一、廉晓春、张仃、刘恪山、王树村等先生的指导下,逐步对中国的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再次在乡间看到方老太太的满族刺绣作品,所给自己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
老太太在70多岁的时候,虽然眼睛已经花了,但是,依旧按照传统的习惯,为自己的将来绣了一双寿鞋,特别是在这双鞋的鞋底上绣着荷花与“天梯”,方老太太告诉我们,这说法是“脚踩莲花上青天”。中国妇女的生命观直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http://s8/mw690/b731a9b0gde0e7aab77e7&690
脚踩莲花上青天(莲花与天梯)
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在人生中,有3个最庄严的时刻,一个是出生、一个是出嫁、一个是死亡。当人真正地能够理解、具备这样的心理状态时,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名利功名,都是过眼烟云。
面对这一对枕头顶,我们看到,方老太太非常熟练地运用了色彩的渐变,构成图案纹样。而且其色彩的搭配之协调是让我们这些美术圈子里的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民间的妇女为什么可以如此用颜色呢?他们的审美观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
http://s5/mw690/b731a9b0gde0e7f872fe4&690
正好,我执教《花的情意——枕头顶》一课,其中专门给三年级的孩子讲色彩的渐变,我就把方老太太的枕头顶绣品图片呈现给孩子们。
“母亲是启蒙孩子美感的第一双手”
http://s13/mw690/b731a9b0gde0e851a809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