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的美术课究竟怎么上
| 分类: 教学探索 |
今天傍晚听说,某位小学校长认为,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40分钟需要学生完成某个作业,要不然,对家长没法交代。也就是说,40分钟课堂要看结果。
当然,应该说这是一位不懂教育、特别是不懂美术教育的小学校长的思维状态。这样的思维,自然影响了整个中国基础美术教学的发展,这样的思维肯定是违背儿童成长与发展心理的。
但为什么这样的思维在整个中国有着相当的市场?
结论:功利的美术教学横行中国基础学校的美术课堂。
在中国大地上,所有的(小学)美术公开课,几乎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里都在追求40分钟出作业的结果。但这样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呢?
美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视觉艺术的学习,如同外语和数学学科一样,需要强大的时间支持。我们40分钟的课堂里具体的美术表现时间够用吗?
思考:40分钟的美术课堂,排除了教学导入、讲授新课、师生互动几个环节后,剩余的20几分钟时间,究竟学生可以完成什么样的作业呢?这样的作业,对学生的美术能力发展究竟是有利?还是?
美术教师们可以都反思一下,自己所已经观摩过的所有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否都能够说句真话:40分钟的课堂里,孩子的作业究竟是些什么成色的东西呢?
在这样的目标要求下,于是某县美术教师想办法,出现了以讨巧的方式设计课堂教学,完成某种能够看上眼的美术课堂作业。
但是,在绘画表现性作业里,这样的目标达成似乎成为不可能。
日前,浙江省省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美术疑难问题专题研讨活动在温州举行。期间,由武义五中的王赟老师、温州的林大康老师,杭州学军小学的李勤老师分别上了3节课。
再第一时间,某地美术教师出身的小学校长就向我描述了整个活动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对3节课教学反应。一致公认较好的课是武义五中的王赟老师。她的这节课(毕加索)去年我带队去舟山进行浙江省“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亲自观摩与点评了她的教学。
王赟老师的40分钟里,究竟孩子们完成了什么样的作业呢?而她的教学为什么可以让全省在温州观摩教学的美术教师感觉有收获呢?
周六、日两天,王赟老师正好来师大参加公务工作,在我主持的浙江省美术学科组里,我顺便向她提起某美术教师出身的小学校长、以及其他美术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高度评价。
http://s5/mw690/b731a9b0gdd39ef65d574&690
究竟40分钟里出什么样的美术作业?究竟40分钟里是否应该让学生完成何种作业,应该是所有的美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在本学期带研究生在义乌市直机关幼儿园进行了为期15周的教学实验,在短短的20分钟课堂里照样出作业,而且相当精彩。灵石中学的吴庆扬老师看到了作业照片,感觉很震惊。日前,我曾经把一个课题的8幅作业用PPT向义乌的150名小学美术教师展示,现场也很震撼。有的美术教师立刻问:李老师,你用的什么材料与工具?我说,你为什么不思考这样的教学作业背后是什么样的美术教育思想做支撑呢?
再思考一下,如果40分钟美术课堂必须出结果的话,每个自然班所有的学生能否持久地产生这样有创意的、独立的、自主的视觉转换表达呢?
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下的美术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