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12首古诗词,只愿月圆人更圆

(2018-09-21 12:35:07)
标签:

杂谈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到了,天边的那轮明月从古至今都能轻易勾起世人心中最深的思念。

文人墨客把月融进诗词画作,让月光透过纸张携带着历史的沧桑照在我们心上。歌者把月化作音符,深情地在我们耳边轻轻吟唱。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学校里老师让学生吟唱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吟诵唐诗宋词,去感受历史的脉搏与韵律。

天边月,世间情,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洒满月光的诗词吧,愿好花常开,好景常在,月圆人更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表达了对胞弟苏辙 的无限怀念。

苏轼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阳关曲·中秋作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就在创作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兄弟便得到了团聚的机会。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蝉娟”。

这首词记述的是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苏轼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

水调歌头1·徐州中秋

(宋)苏澈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是苏辙所做的一首词。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杜甫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这是杜甫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

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出自《全唐诗》。

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古诗。内容大致如诗题所言,是中秋夜间赏月之作。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惆怅之情。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闰中秋玩月

(清)慧霖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农历一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相比,约差十日有奇,每数年积所余之时日为闰,而置闰月。这是闰八月,即有连续两个农历八月,自然也就出现两个中秋节。霖公于闰八月中秋之夜赏月,写下这首有名的赏月诗。

这首诗写了客边之愁,满月之光,菊花之艳,桂子之香。一个百年难遇的闰中秋,被霖公写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这是明代词人文征明所作的一阙词。主要通过描写来提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这首词和婉淳雅,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重。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宋)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

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咏中秋节的节序词,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的中秋。该词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此诗是唐朝时期的 竟陵 文学家 皮日休 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吟诵千古美文,共赏天边明月。

字字含情,句句动心。

月在天边皎洁,诗词在心间澎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