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识字让孩子蠃在起跑线
——我的早教识字实践
一、题起
关于幼儿早教识字到底好不好,让孩子蠃在起跑线到底好不好,一直是早教圈里的两大至今还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专家和名人对之有所论述,家长和教师对之有所主张,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家长,本来下定决心打算早教孩子识字,但是看到某个“专家”
反对幼儿识字,就举棋不定了;也有些家长,本来跃跃欲试,想让孩子蠃在起跑线,但是听到有些“名人”论述孩子蠃在起跑线的N多害处,就打起了退堂鼓。
有个家长因此带着困惑问我,想听听我的看法。我笑着反问:难道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比蠃在起跑线好?想当年,刘翔在跨栏比赛时往往比古巴名将罗伯斯的起跑反应落后,起跑技术也不甚理想,他的教练孙海平都想方设法让他调整起跑状态,改进起跑技术。这为了什么?为了让他不至于输在起跑线,好让他奠定终局的胜利。同理,孩子蠃在学习或者人生的起跑线有何不好呢?至于能否蠃在中程和终点那是后话。在我看来,早教识字是让孩子蠃在起跑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特地将这两个热门的话题合二为一。我的这篇博文并非意欲与那些前人或专家打口水仗,只是想把自己对孩子早教识字方面的心路历程和实践成果作个总结,与大家分享。
二、早教识字的作用
纵观我们所熟悉的名人和大师,不乏在幼儿时期就能读书识字、满腹经纶的:白居易3岁前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诗文;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类似闪光的名字还有许多,如:骆宾王、李白、胡适、鲁迅、叶圣陶、竺可桢、朱自清、钱钟书、齐白石、贺龙、瞿秋白等等。由此可见,早教识字对人才的成长功不可没。稍作梳理,我就能举出其主要作用如下:
1.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
英国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对英、法、德、美、日五国儿童的测试中发现:欧美四国儿童的平均智商是100,只有日本儿童的智商是111,究其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他于1982年5月将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上,引起世界轰动。日本学者石井勋博士经过十多年在近千所幼儿园按“石井方式”进行的汉字教育实验证明:日本儿童不学汉字,智商和欧美儿童一样,都是100,但5岁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10;4岁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是120;3岁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是125--130。 这些研究表明:学习汉字跟孩子的智商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学习识字,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
2.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要想让孩子识字,总得把他的目光吸引到一个个字上,使他心无旁骛。因此练习认字的过程就等于在练习专注力。
3.能够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练习识字,需要记忆能力的参与,需要将字的音、形、义综合地刻入大脑。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识字教育,能够增进记忆力。
4.能够培养孩子的洞察力
在汉语中,有些字的音、形、义各异,但有些字则一字多音多义,还有的字形不同,读音相同,意义相异。识字需要听力、眼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立体参与。因此,早教识字能有意或无意地提高孩子的洞察力。
5.能够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识字多,语文的组词造句和写话作文能力自然能更快地发展,对数学思维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较强,做作业的速度自然会快于那些识字不多的孩子。在班级和学校举行的诸多活动中常能因表达能力强而胜人一筹。如讲故事比赛,能够声情并茂、生动引人;班干部竞选,能够自信大胆、脱稿演讲。这些在我的孩子身上都有所体现。
6.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
据有关调查显示:相当高比例的学生觉得读书是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不能逃脱的任务,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据说犹太人有个风俗习惯,在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往往给其书本涂上蜂蜜,让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于是就会对书有好感,从而就会像品尝蜂蜜一样去品味书上的知识。我认为从小就让孩子开始认字识字,比起人为地涂抹蜂蜜更有效果,孩子会因此亲近书本,书籍会成为他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会沉湎于玩具玩耍和电脑游戏。
7.能够使孩子早日具有自学能力
众所周知,世界上任何卓越的人才,不是专门靠老师教出来的。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遨游知识的海洋,才能主动汲取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使知识为我所用。一个孩子,只有早日识字,才有可能超前自学,才有可能比同龄孩子拥有更多的聪明才智,从而早日成才。
三、我的早教识字方法
1.卡片识字法
本人的卡片识字法主要以杜曼闪卡教学为基础,但有所改进,要领如下:
1)尽早开始。
2)在家长和宝宝都很愉快时才教。
3)在宝宝意犹未尽时停止。
4)以纯净字卡(不配插图)为主。
5)卡片展示的速度要快,持续速度仅为1至几秒。
6)边闪边念,让字音和字形同时进入宝宝的大脑。
7)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几分钟为宜;每天练习的次数要多,一天三次或多次。
8)时常加入新的卡片。
9)持之以恒。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闪卡教学如若得法,能做到用时少、见效快,积累的字量大,而且还可以开发潜能。我的孩子经过此法的训练,在一周岁多点还不会讲话时,已能做到:每次摆开十张卡片,他能精确地挑出我所读的字。
2. 家庭墙报熏陶法
就是在家里的客厅或卧室或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幼儿识字挂图图片,家长抱着孩子,指着字读给他听。按此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孩子能够对字有亲切感,也会脱盲识字。然后,大人可以读字,鼓励孩子用手把相应的字指出来。
http://s3/mw690/b7279a88gddb3eb9a4fe2&690
我儿一周岁四个月时研究墙上的动物识字图,多认真!
3.日常环境濡染法
我们是中国人,生活在汉语的真实世界里。家里的实物、街上的店名、招牌和广告等等都是活生生的汉语教材。在家里时,可以在实物上贴上字卡,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带他外出时,可以让他观察那些招牌,帮他认一认。这样一来,等于每天都在进行识字教学。我的孩子在一周岁多刚会讲话时,有一次我们带他路过一个地方,他居然指着一幢大楼,对我们说:那是电力局,因为他看到了其标牌上的这几个醒目的大字。其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电力局是干啥的。由此可见,只要多从周围的环境入手,在耳濡目染上下功夫,其日积月累的收获将是惊人的。
4.亲子指读法
孩子还小时就可抱着他坐在自己的腿上,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内容最好是动物、植物、人物、食物、玩具、天气等孩子熟悉的话题,可以从有少量文字并配图的低幼读物或童谣、童话故事开始。对书中的文字采取“指读“的方式,即边读边指着文字,孩子的目光会随着你的手指移动,这样就使识字和阅读一体化。这样做,除了认字,还可以逐渐引领孩子步入阅读的殿堂。
5.经典诵读法
在幼儿语言敏感期时,若能为其提供国学经典供其诵读,则非常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并且可以陶冶性情。经典诵读的一般顺序是:先从《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几本儿童蒙学读物开始诵读,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但在我的早教实践中,我给孩子读得最多的是《唐诗三百首》(崔钟雷编写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和《宋词三百首》(崔钟雷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古诗词短小精悍,含英咀华,有着美妙的韵律,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如能坚持诵读,自然能美言美语。在幼儿阶段,我们每天都要儿子背几首,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经过反复诵读,当时他能背书中所有的三百首唐诗和一百多首宋词。和一般孩子不同的是,我们是要求他看着书本的字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经过这样反复的诵读,充分建立了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上小学前就轻松解决了孩子的识字问题。
http://s9/mw690/b7279a88gddb3f113ffd8&690
这就是我儿幼时读的那本《唐诗三百首》,被他翻看得皱巴巴的,够勤奋吧?
四、我的早教识字经验
1.
早教识字要早
这个“早”字到底要多早?
我认为越早越好,能够坐稳时,大约七个月左右,我上述提到的所有方法肯定都可开始进行了。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抱着他看张贴在家里墙上的字帖,待他能够自主坐定时,我就开始练闪卡认字了。
记得当时住在孩子他外婆家,他外婆总是嚷嚷“孩子还小,脑子嫩。”言下之意是怕我们的早教伤着了孩子。其实这种传统的观点是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这个时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不是负担,简直就像一种生理需要。人的大脑是在不断的、大量的刺激下发育起来的。识字越早、刺激越多,记忆力就越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的教授们,就人的记忆潜能的研究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的记忆潜能得以良好的发展,那么,他可以记住美国国会图书馆内藏书信息量的50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孩子越小时越听话,他会乖乖地听大人的领导和安排,家长可以对他直接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时的学习效率特别高。而当孩子大点后,会有自我主张,会有逆反心理,会有自己的爱好,会不大听话。这时你要是叫他认字他可能就会有抵触情绪,他有可能觉得你让他识字就是让他不快乐,让他玩玩具就是让他快乐。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早教识字要尽量早的另一原因。正是由于我抓住了孩子能够听话的这段黄金期,才让他的识字能力超常发展。
2.
早识字,但不要早写字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我们从来没让他正式动笔写字。正式写字是直到上小学要写作业时。我认为早教幼儿识字不需要认字和写字齐头并进,更没必要追求认、写、用一步到位。不要早写字的原因如下:首先,幼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全,如果长时间地拿笔写字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手、手指和手腕骨骼的变形,甚至还会影响视力,导致过早近视。其次,如果每学一个字都要达到会认、会写和会用,必然会相互牵制,放慢识字的速度。只有先让孩子只学识字,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地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为孩子尽快实现自主阅读创造条件。我认为用字和写字等孩子进了小学再学不迟,因为现今小学的语文教科书里充斥着大量的组词和造句练习,教师也会要求学生查字典,要查偏旁部首,布置学生做大量的抄写、组词和写话练习。我听说过有些家长担心:提前识字会导致孩子到了小学无事做。我认为只要采取学前早教时只认字不写字,小学时才让写字,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这叫做“分而治之,各得其所”。
3.早教识字不需要特意由简到繁
婴幼儿看一个字与看一幅画是差不多的,他们将文字作为一个图形看待,整体输入大脑,而不是结构式、局部性地接受信息。因此在大人看来复杂的字和简易的字,对幼儿来说往往是一样的。因此对幼儿的早教不一定需要象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那样由简单字开始,家长没有必要给孩子讲解字的组成,也根本不需要对字进行横、竖、撇、捺、点、折、勾的字型笔画分析。
4.自主阅读是早教识字的主要目的
早教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仅仅让宝宝认识几个汉字来显摆吗?非也。早教识字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引导孩子尽早地从识字过渡到阅读文章,从而构建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现真、善、美,提升智慧和才智。
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书面语言的词汇要丰富多彩,语法更加规范,结构也更加完美,只有通过阅读文章才会促进孩子思维的精致化和深刻化;而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阅读可以为孩子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甚至可能是一个虚拟的想象的世界。通过阅读,他们会了解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历史事件,他们也会提前懂得人际关系、人生哲理,他们的知识会因此更加丰富,思维会更加敏捷。
http://s2/mw690/b7279a88gddb3ca133ce1&690
我儿三周岁二个月时一天早晨醒来在床上的自主阅读,看书多入迷!
综上所述,识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从我自己对儿子早教识字的实践过程来看,早教孩子识字确实好处多多。但是早教识字,正如做任何其它事情一样,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否则有可能事倍功半,也有可能走向反面。
虽然关于是否有必要进行早教识字以及让孩子蠃在起跑线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争论还没有休止,但是时不我待,作为家长,早教孩子识字的重要性你认识清楚了吗?
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感谢管理员js雁落平沙的大力支持!
http://s10/mw690/b7279a88gddc6663a64f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