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M1U3 Alice’s Shadow》教学反思
(2014-06-20 17:48: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4BM1U3 Alice’s Shadow》教学反思
漕泾小学
本课教学内容是上海牛津英语4B Module 1 Unit 3 My shadow的中Say and act部分,这是一个语言训练栏目。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主题,我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构,以影子为主线,设计了Kitty早上上学,影子与她相伴,介绍了一天中影子在不同时段的位置、形状变化等基本特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影子的变化,以及影子与光的关系,并能用一般现在时描述自己的影子。
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语言内容进行增减,改编,整合,以适合不同的学生,文本再构的过程是语篇带动词汇学习的过程,再由词汇回到语篇的学习过程,这对我们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从语言到语言,而是真正能够运用语言行为思考。我通过了完整的情境创设,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输出,整个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操练和模仿,而是有知识、思维的碰撞,体现了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会到能的过程。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整合,尝试着“以语段为主体带动单词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也非常乐于和善于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不断地提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基于教材,同时又有适度的拓展,目标明确,凸显重难点。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教师细化了课本内容,编写了一个小对话,制作了一幅幅媒体,为学生设计了能用英语表述的语境,并提供了较多的语言材料。
虽然在文本再构的课堂尝试中,我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我也有许多困惑,如:怎样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文本再构的能力?如何把握基于教材和学生语言基础进行文本再构的平衡点?文本再构并非仅仅在课堂上加一个或几个语篇就行了,它是一种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媒介,利用教材来教英语。对老师而言学科的专业素养,对教材的态度及课堂教学的设计都将影响教师对文本的再构。而文本再构的内容也将影响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语用体验及对学科的情感。我觉得英语教师需要有年轻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丰富的阅历、良好的专业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与时俱进,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