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旧观念】电子游戏,碰不得?!

标签:
电子游戏视力益智育儿注意力 |
分类: 美妈关注 |
http://s2/mw690/003lBaEzzy6HN3NfhjX11&690
有人常常这样说
“让他爸带他,爷俩儿就知道玩电子游戏。孩子眼睛还要不要了?!”——嘟嘟奶奶
“孩子一捧起iPad什么的,一坐就是半天,也不跟人交流,这样下去智商都会受影响!”——小贝姥爷
“妈妈和孩子一人抱一个iPad,这哪儿是看孩子,这不就是大人图省事吗?”——大牛姥姥
这些想法也不少
“我觉得电子游戏也没那么可恶,也有开发智力的一面吧,只要控制好时间就成。”——优优妈妈
“这东西你管有用吗?这就是个电子时代,你不让他玩,他也早晚得玩。”——文轩爸爸
“就让他玩吧,玩玩就腻了,越不让玩他越好奇。”——虎子爸爸
“我不让她玩那些纯游戏类的,玩益智的总会好一些吧?比如识字或是算术什么的。”——月月妈妈
不拼对错,拼有理!
这种快乐,来得太容易尽管各说各的理,但恐怕极少有家长是鼓励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有的家长抓狂地想怎么对宝宝说“NO”,有的家长则无奈地说一句“Let it be”。但不管怎样,三四岁的孩子就沉迷于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实在是眼下太普遍的现象,看着他们的小手指头熟练地在大大小小的触屏上划来划去时,每个家长一定都纠结过——娃的视力啊!娃的智力啊!
为什么孩子会对电子游戏这样上瘾?因为电子游戏可以让孩子的快乐得到最即时的满足,它有绚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它甚至不需要太多的等待和枯燥的学习,孩子可以在触摸到屏幕的一瞬间就得到满足和愉悦感。于是呢?于是,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耐心、容易暴躁冲动、不能为了一个目标而忍受枯燥的学习。
专家是这样讲的:当孩子特别专注于某种游戏时,大脑皮层中负责游戏的那一部分脑细胞异常活跃,同时就会造成负责逻辑思维、连续思考、阅读理解等功能的那一部分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虽然许多电子游戏是益智的,甚至是把实体玩具电子化,比如七巧板,比如拼图,比如画笔,但通过触摸屏幕来感受与真正拿到实物还是差异不小,孩子们无法用小手全方位、立体地触摸各种不同质感、形状的物品,也就很难促进大脑相应神经在手部动作的刺激下被链接、激活。所以,影响智力的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哦!
别光说孩子,你呢?
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情景,当你呀呀学语的宝宝抓起手机煞有介事地按上几下,然后对着它“喂喂喂,我找妈妈”的时候,是不是全家人都笑翻了?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情景,当宝宝缠着你陪他搭积木的时候,你却正沉浸在跟几个好友微信聊天的欢乐里无法自拔,而忽视了旁边期待的小眼神儿?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情景,当你正痴迷于打飞机或是斗地主的时候,索性也扔给宝宝一个iPad,大家一起玩,谁也别吵谁……
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是一个时代的病,所以我们显然不能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是宝宝最初、最重要的老师, “老师”整天都在围着手机转, “学生”怎么可能不效仿呢?
想让宝宝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还要先从大人做起。谁都知道让宝宝打电子游戏比挖空心思陪宝宝玩要省事得多,但那是咱自己的宝宝啊,就辛苦辛苦,多陪陪宝宝吧,保证时间和质量。费事是一时的,收益可是永久的!
适度游戏,也没那么可怕
当然,电子游戏并非洪水猛兽,这是一个电子时代,我们的宝宝注定会一辈子跟电子设备打交道。现在的接触,游戏本身可以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而时时琢磨着还差多少分过关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数学能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宝宝的游戏适度。第一,从年龄上来说,至少3岁以下的宝宝不应该接触电子游戏,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好玩就主动去“勾引”你的宝宝;第二,从时间上来说,玩电子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应该累计每天不超过一小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否则宝宝的眼睛可吃不消;第三,爸爸妈妈要给宝宝玩的游戏好好把关,首选当然是益智类的游戏,那些很傻、很暴力的就千万别让他们发现。
不过呢,宝宝的自控能力是很弱的,当规定时间到,宝宝死活也不撒手的时候怎么办?简单粗暴的抢夺设备拔电源只会适得其反,我们不妨看看妈妈们的高招:
1.安排更有意思的活动转移宝宝注意力。
2.把总电源关掉,告诉宝宝没电啦,玩不了啦。
3.和宝宝商量着规定好时间,玩的时候让宝宝自己看表,激发宝宝“自己很懂事”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