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中国养还是外国养?

(2013-10-01 15:59:41)
标签:

国际教育

国际化

虞俊

幸福指数

国际宝宝

教育

分类: 特别策划

  虞俊,IDG亚洲及中国区高级副总裁


  在过去的4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如何培养一个国际化的孩子,是目前大多数精英家庭非常关注的话题。在接受本期美好妈咪专访过程中,虞俊就“中国养还是外国养”这个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幸福指数特别高的孩子”。也许受多年外交生涯的浸染,虞俊在如何做父亲、如何教育孩子方面也极具格局意识。他认为:“培养孩子,要培养令其终身受益的习惯与品质,要对其一生负责,而不是说让孩子多学一些书本知识、多一些技能而已。我希望的他,是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幸福指数特别高的孩子。”这种以终为始的意识,让虞俊对教育、竞争、成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心态和心理。我相信以爱育爱。”


  “我不认为中国孩子去外国养,就有了国际视野。”外国的教育有其先进的地方,但是“人是无法脱离其文化属性的,是需要有文化归属感的。” 虞俊见过很多国外求学、长大的中国孩子,他们操着流利的英文、有着美式的思维,但是他们既不属于美国,也不属于中国。“生为中国人,我们就要好好地了解中国。”


  孩子三岁时,虞俊就带着他参加自己的大部分聚会,大人聊国际局势,聊地缘政治,随他去听。上学后,孩子把许多时间分配给了学生干部工作、社团活动和公益活动,他让孩子放手去做。拥有良好心态、健康心理和心中有爱的孩子,有自己健康成长的无限动力。


  如今,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上高二的儿子正在准备申请国外大学。虞俊说,这一切都交给儿子自己去办,“他自己经历的事情都是属于他自己的财富。作为爸爸,我从不主动帮忙,但是我告诉他,老爸永远standby”。


  “我理解的国际化,就是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思维活跃、积极、阳光、自信,拥有爱心、善于独立思考,看问题有大视角吧。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那孩子在国内养还是国外养,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想把孩子送出国的父母应该想清楚,送孩子出去的目的是什么?英语说得好不算国际化。享受国外的教育体系,但是无法融入国外文化,对中国也不了解,更谈不上国际化。”


  那为什么又要让孩子去国外上大学呢?关于这个问题,虞俊认为,孩子高中毕业后,已经是成人,特别是孩子经过很多社会实践,心智已比较成熟,也已打上了文化烙印。重要的是,孩子上大学的年龄,是孩子思维最为活跃、最富有创意的阶段,而国内大学那种与中学教学一脉相承的教学法,并不是最为科学的。


  去国外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会给孩子创造更快速成长的无限空间,对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最为适合。其实,“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都能做得到,要学会对孩子的充分尊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和老师。”


  家长的格局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格局。真正的国际化,就在家长的教育理念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