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题:社会热点

分类: 阅读练习 |
体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素材导读:材料以“双减”政策后,“艺培热”兴起为主题,分别从“艺培热”的乱象、学校的艺术教育与校外艺培的对比等展开,旨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及文化课中找到平衡,缓解家长及社会焦虑。 |
“艺培热”需要“冷思考”
材料一: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解锁一门艺术”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据广州日报的一项调研,“双减”后三成以上的家长对素质类培训需求增加,其中选择艺术类培训的最多,占比达到62.5%。据相关媒体报道,南京市不少综合性的培训机构增加了寒假班项目和班次。上海宝山一家主打体育、科技、艺术综合培训的负责人也表示,“‘双减’后每周末所有的教室都排满了课程”“寒假班在放假前一个月已经报满了”。
某校中学生课外艺培报名课程调查表
(设题方向:从上图中,你能得到怎样的信息?在已选报的课程中,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最受欢迎;在意向报名的课程中,艺术类和体育类课程仍然最受欢迎。)
材料二:
“舞蹈班让交740元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还要自费租服装、自费化妆、自理车费和报名费,只要参加节目每人都有奖状。这样的录制或比赛几乎年年有,不知意义何在?”头条号上,四川成都一位小学生家长这样“吐槽”艺术培训机构。“虽然老师说自愿,但私底下大家都懂。”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周末、假期时光告别了学科类培训,艺术类非学科培训在不少地方开始走俏。然而,恶意涨价、夸张营销、制造焦虑却使得这种“热度”有走偏之虞——刚刚“找回”的周末、假期,明明是为了让学生回归兴趣、回归“五育并举”,却出现了新的“赶场”。(设题方向:艺术类培训机构存在哪些弊病?费用高;水平低;夸张营销;制造焦虑。)
材料三:
学校艺术课程学习和课外艺术培训最明显的差别是,学校艺术课程学习主要是面向人人的基本素养教育,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而课外艺术培训属于学生自愿参与,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艺术学习需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学生一至两项艺术特长,说实话,如果仅靠学校艺术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易事。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与校外艺术培训的价值与作用有所不同,应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我们期待“双减”为艺术培训走上正轨提供契机,通过社会艺术培训,培养、强化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到两项艺术特长,伴随学生的一生。
材料四:
那么,如何为孩子正确选择兴趣班呢?
一是遵从孩子的兴趣。吹拉弹唱足篮排,总有一款适合孩子。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项目,就不是负担。
二是要考虑孩子的时间。体育美育培训市场发育已经比较充分,项目应有尽有,但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家长一定要留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体育美育培训不必贪多。
三是要甄别培训班的质量。培训市场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有可能泥沙俱下,不同机构的理念,家长认真甄别。比如艺术教育,好的教育包括了审美、道德以及创意的激发;不好的教育,可能仅仅是某种技能的训练。(设题方向: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艺术呢?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外艺术教育应各发挥其作用,艺术审美素养和个性化需求都应得到满足;遵从孩子的兴趣,考虑孩子的课余时间,为孩子挑选高质量的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