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2020-05-07 21:23:48)
标签:

游记

旅游

杂谈

分类: 游记

20191018日下午离开邯郸郊区的广府古城,乘605路公共汽车,来到市区丛台广场。丛台广场在市中心的人民东路,广场上一尊赵国武灵王塑像面向南手持长枪威严地耸立在路边。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台广场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广场上赵国武灵王塑像


丛台,全称武灵丛台。邯郸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首都,丛台是赵国武灵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的所在。武灵丛台现位于丛台广场后面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始见于《汉书》记载“连聚非一,故名丛台”。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即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方法,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对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赵武灵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有为之君,梁启超给予他的评价无比崇高,认为他是黄帝以后、商周以来的第一伟人,是中国历史上四位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后代子孙骄傲的一位。

自丛台广场沿人民东路向西步行20米左右,北拐至丛南胡同继续步行100多米就来到位于中华大街80号的丛台公园南门。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公园游览图

丛台公园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苑和国家重点公园的称号。20021012日中国国家邮政局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亭台与城堡》特种邮票一套二枚,其中一枚是中国“邯郸丛台”另一枚是斯洛伐克的“博伊尼采城堡”。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20021012日中国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的邮票《亭台与城堡》


踏进丛台公园南门,眼前就是长满莲叶的长条形水池,这是公园的东湖。东湖旁有一块写着“爱莲说”的石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公园东湖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爱莲说石碑

 

武灵丛台设在东湖与丛台湖后面。现在看到的丛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应该说,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武灵丛台全景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武灵丛台石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武灵丛台文物保护标志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赵武灵丛台遗址纪念碑

 

 

我所见的丛台,是一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8米的三层青砖高台。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北门高阶上耸立石碑一块,正面刻有乾隆来此时写的《登丛台》律诗一首。

17509月清乾隆皇帝巡行江南过邯郸登丛台写道“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写雄才。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反面是他写的《邯郸行》词。

历史上,除乾隆皇帝登临过丛台外,比乾隆更早年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郑板桥等诗人画家也曾相继登临丛台赋诗作画。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第一层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隆《登丛台》七律牌坊

 

丛台第二层距地面7米,东西59米,南北80米,其中向南突出一段长4O米,宽10米,是明代城墙残段。北面有5间大屋,名“武灵馆”,是纪念武灵王的建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第二层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第二层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第二层上的“武灵旧馆”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武灵旧馆”内的赵武灵王赵雍塑像和事迹介绍

 

丛台第三层,离地面13.5米。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顶台呈圆型,称“武灵平台”。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顶台呈圆形的丛台第三层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丛台第三层上的平台以及建于平台上的据胜亭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据胜亭(最初建于明嘉庆十三年公元1534年,损坏后于清同治年间重修,现在的建筑是在1964年重修的)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在武灵丛台第三层顶上眺望丛台湖望诸榭

 

从从台下来,往北走几步就到“七贤祠”。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七贤祠正门

 

    七贤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合并而成。

    祠内纪念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七位贤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他们的事迹在学历史时略知一二,不过现在除了蔺相如和廉颇的事迹外,对其他几位的事迹已经不太清楚了。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七贤祠大厅,大厅正中是赵武灵王塑像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李牧(左)和赵奢(右)塑像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蔺相如(左)和廉颇(右)塑像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公孙杵臼(左)和程婴(右)塑像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韩厥塑像


   七贤祠内除了七位贤人的塑像外,墙壁上还有多幅有关赵国的历史故事画。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将相和”故事画


    在七贤祠后面是1989年建的“邯郸碑林”。碑林内共有石碑44块,其中尤以中国最大的墓志铭——唐代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墓志铭——最为珍贵,是国家一级文物。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薄一波写的“邯郸碑林”铭牌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碑林一角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何弘敬墓志铭


   从“七贤祠”出来,欣赏了丛台湖的美景和二度梅白水泥塑像。二度梅白水泥塑像是根据“梅开二度”小说中男主角梅良玉和女主角陈杏元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而雕刻的作品。据小说描述,故事的发生地之一就在“武灵丛台”。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二度梅白水泥塑像


在武灵丛台附近还有纪念中国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的《亭台与城堡》邮票雕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纪念中国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的《亭台与城堡》邮票雕塑(正面)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纪念中国与斯洛伐克联合发行的《亭台与城堡》邮票雕塑(背面)

离开二度梅塑像和纪念《亭台与城堡》邮票雕塑后,沿公园东湖边上小道,返回南门。一路上只见东湖边上喷着水汽,雾气遮盖湖面,虚无缥缈,使人如入仙境。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水雾飘荡在东湖湖面


   离开丛台公园后回到人民东路上的丛台广场,在那里乘上4路公共汽车,来到邯郸另一个很美的公园——龙湖公园。

    我是从公园南门入园的。南门面向人民路,有246米多高的闪光石柱,四排六列,高高耸立,有点像古罗马的建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龙湖公园南门


    入园后只见20多棵松柏伫立两边,夹道欢迎。有许多花坛,形状各异。有矩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直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正中大花坛内,有一尊形象逼真的骆驼石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公园南门附近的花坛、杨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公园南湖之荷花区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骆驼石


    龙湖公园虽然很美,但毕竟是现代建筑,我待了不长的时间就出来了。从龙湖公园出来向东走500米左右来到邯郸市中心商业区。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市中心商业区


    那里有一幢巨大的类似于轮船、类似于飞碟的建筑,很壮观。这里是邯郸文化艺术中心,有邯郸大剧院、规划陈列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这些建筑具有别致的后现代特色。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邯郸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的雕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邯郸文化艺术中心犹如大船一样的墙体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墙体以它优美的曲面倒映在湖中,真美!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宫殿般的邯郸大剧院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邯郸大剧院前的花坛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邯郸大剧院右侧建筑

 

 

    从邯郸文化艺术中心,乘4路到回到丛台广场西面的一站“人民路陵西街口站”,去当年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地方——“回车巷”。这个地方不太好找。借助于高德地图的导航,沿着正在修路的城内中街小心翼翼的走在铺于路面的钢板上,终于见到了战国时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的“回车巷”。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回车巷附近的天主堂


    回车巷呈东西走向,巷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巷深约300余米。回车巷旁立有一块“回车巷碑记”的石碑。据介绍明代万历十二年曾建碑于此,后破损无存。现在见到的石碑为20世纪80年代重立。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位于回车巷口的《回车巷碑记》


 

    邯郸真不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历史古迹。为节省时间,我打的去“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主城区的串城街(邯郸道),跨越在“沁河”两端。这里曾是秦始皇的故里,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成语“邯郸学步”出典就在这里。“邯郸学步”指的是当年一位燕国寿陵的少年来到赵国学步的典故。

    这位少年听说赵国人走步优雅得体,特地来此学习。并常在这座桥头琢磨如何学好。然而这位燕国少年最终也没有学到赵国人的走步,反而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所以,“邯郸学步”寓意就是“一味模仿他人而忘了自己原有的本领”。唐代李白曾有诗云“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就是这个意思。

    当年燕国少年在此琢磨走步的桥,后人称之为“学步桥”。学步桥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的拦板和望柱上都雕刻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下有三个大桥孔,桥孔两侧附有四个小孔,三个大桥孔中心处有向下俯视的狮头雕像。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学步桥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学步桥桥面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学步桥横跨在沁河上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学步桥上的狮子雕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狮子雕塑近景

    桥旁是“学步桥广场”。在广场上有跳舞的、用挥大毛笔以水为墨汁写字的、坐在这里休闲的,人还不少。在广场的一头坐落着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一对步履优雅的足迹后爬行的石雕,它逼真地描绘了“邯郸学步这一典故。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邯郸学步雕塑

 

 

离开学步桥后乘网约车去赵苑公园。我从西门入园。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赵苑公园西门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赵苑公园介绍牌


    赵苑公园位于邯郸市西北部,2300年前,这里曾是赵国武陵王带领将士苦练骑马射箭的地方。“胡服骑射”这一成语就是指赵武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身着紧身服饰练习骑马射箭的典故。苑内保留了插箭岭、南北梳妆楼、铸箭炉、皇姑庵、汉墓、照眉池等遗址。不过这些遗址大多只有地名而无实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也只去了插箭岭遗址。我看到的插箭岭遗址只是一块写有“插箭岭”三个字的石头而已。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插箭岭遗址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公园一角,成语故事“路不拾遗”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公园西门外,成语故事“顶天立地”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西门口的石雕

 

    赵苑公园的西北角,还建了一个仿古的赵城。赵城是在赵苑公园原来“九宫城”(喜梅宫、古赵春宫、慧童宫、极乐宫、开天辟地宫、水晶宫、道济宫、凌霄宫和详凡宫)的基础上改建的。其中。600米长的裸眼3D效果墙在九宫城墙的背景下,通过成语典故等内容再现了“古赵都”的情景。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赵城大门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赵城宫殿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赵城内的展览馆

赵城景区内有许多成语典故雕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成语“完璧归赵”雕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成语“负荆请罪”雕塑

河北邯郸(之一)武灵丛台、回车巷、学步桥和赵苑公园

成语“黄粱一梦”雕塑


     出自邯郸的成语远不止我前面提及的完璧归赵、黄粱一梦、负荆请罪、邯郸学步、顶天立地、路不拾遗等。

      我国成语中直接出自邯郸的有200余条,如: 智者千虑 、背水一战 、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南辕北辙、不遗余力 、利令智昏 、旷日持久 、奉公守法 、黄粱美梦、鹬蚌相争、奇货可居 、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 、胡服骑射、围魏救赵、梅开二度、管窥锥指、窃符救赵、伤弓之鸟 ……,至少可以写满一页纸。

在邯郸的一天多时间里,走在街上几乎到处都会遇到2000多年前的历史遗迹。邯郸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本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