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98:应该放什么样的公共艺术作品?

(2012-12-25 11:33:45)
标签:

798

公共文化艺术

当代艺术

公共空间

分类: 土地与城市

 

 

 

很多人遗憾,798广场街头现在再也看不到那些生趣盎然的雕塑了。广场变得空落,取而代之的新作,或者让人觉得与己无关,或者是一不留神,游客都未曾注意到,那是一件艺术作品。798,究竟应该放什么样的公共艺术作品?

 

曾经,798广场街头的标志性雕塑有:蒙古人(申红飙作)、狼群(刘若望作)、“瓷娃”、“一顺边,等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硕大威武的蒙古人,是包豪斯广场上最引人之处。无论的是国内游客,还是老外,到了蒙古人像前,都爱和他合个影。蒙古人高大壮硕,游客拍照时,趁机举起胳膊,放到它的私处,久而久之,那里都被磨白了。 

http://s16/mw690/b660c142g7b5d4dba48ef&690

 

狼群(刘若望作)则是创意广场上的引人之处。游客们爱进入狼群,敲打敲打这个,或与那个合个影。狼群如此受欢迎,每隔一段时间去,总发现狼的数量少了几只,因为被喜欢的人买走了。

http://s6/mw690/b660c142gd1a50bbdf9d5&690


创意广场上还有这个可爱的瓷娃娃!

http://s1/mw690/b660c142gd1a50b74aac0&690


亚洲艺术中心门前的“一顺边”雕塑不仅出彩,还是798所剩不多还有批判意义的作品之一了。意思了是大人物步伐走错、顺边了,后边的小人物知道,依然紧紧跟从。一次,澳门的几位年轻朋友见了,立即兴奋地模仿了拍照;另一次,几位参观的官员正兴奋地要模仿着拍照呢,听到讲解的解释,立即偃旗息鼓了。

http://s8/mw690/b660c142g030727c3ed57&690

 

但是现在这些雕塑都被撤走了。

 

一种理由是,798的广场,是公共的广场,不应该老放着某个人的作品,成为他的展示场,应该换一换了。


这理由并不甚充分。如果是一件都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总放又何妨?它们甚至已经成为798的标志:人们一想起798的广场,就会想起蒙古人或者狼群。人们喜欢作品本身,很多人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作者是谁。

 

另一种说法是,这些雕塑在专家的眼里,属于“菜雕”之流,搬走,是为了换更好的作品。

 

但是这些“更好”的作品,效果如何呢?


《右翼》(黄永砯作)是狼群搬走后,新换上的装置作品。据说是一座仿制的美国EP3间谍飞机右翼的综合材料复制品,从2003年第一次亮相,因为人们将之与政治寓意挂钩,而有了很多被接受和被排斥的遭遇。


尽管如此,在创意广场上,我跟许多人一样,最多好奇地看一眼,便从旁边走过。它离我的感知很远:冰冷的材质,突兀的形状,都给我一种距离感。 http://s12/mw690/b660c142gd1a50b090e6b&690

一次有人提醒我,南门入口处,有一个类如烂尾楼的(雕塑)装置作品,也是名家之作。我怪自己忽略:哪一件?我怎么没在意?后来才知道,不只是我,其他好多人也没发现!


因此,名家的作品,并不一定更让人喜欢。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即公共艺术作品,究竟应该是大众的,还是只为艺术自身的阳春白雪即可?从一种角度来看,798是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应该树立起当代艺术的地标。从另一种角度来看,798的广场、街头,又是公共文化空间,公众(到798的不只是艺术家)的喜爱、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更重要。那些喜闻乐见的公共艺术作品,让公众既享受了艺术作品,又享受了公共空间。从这一点来说,那些具有当代艺术前沿水准的、但是公众接受仍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可以回归更专业的展示空间中去,把公共空间留给公众更喜欢的作品,即便是“菜雕”之作。

 

当然,如果依照传说中的,业主只是为了清空场地,再收一笔入场费,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