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梧州粤剧文化之一】粤剧,回首  固守与坚守

(2013-01-06 11:30:43)
标签:

梧州

历史文化

粤剧

思考

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品读
     
http://s1/mw690/b62e163egd297173af090&690 固守与坚守" TITLE="【梧州粤剧文化之一】粤剧,回首  固守与坚守" />
(梧州影友腾龙摄)

 http://s6/mw690/b62e163egd296f9ad44f5&690 固守与坚守" TITLE="【梧州粤剧文化之一】粤剧,回首  固守与坚守" />
http://s10/mw690/b62e163egd296f9a644f9&690 固守与坚守" TITLE="【梧州粤剧文化之一】粤剧,回首  固守与坚守" />

(88岁粤剧名家红线女在梧州粤剧节上)

 

                                    (回首篇)

 

       小时候,时时守着有线广播,听粤剧听讲古;稍长大,常常围着黑白电视,看大戏听折子戏;再后来,加装了接收器,痴痴看着彩电的粤剧好戏。如今可轻松多了,一个点击,电脑里、手机中一段段悠扬粤曲响起。

      
尘封的记忆一旦打开,模糊的记忆点点闪现,不知不觉中回溯从前。爷爷奶奶是戏迷,粤剧曾陪伴度过安详的晚年,为了给他们找一张粤曲光碟,可以跑遍小城河东河西;为了能看场粤剧,可以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为买张戏票排起长队。。。。。

 

      为了给远方的亲人多点粤剧大戏看,可以辛苦收集,将手头所有剧集刻成十几张光碟寄去。
      
到了假日,还常回家看看,在《粤韵风华》中陪着母亲聊天,在《粤唱粤好戏》中与父亲攀谈。 

     
(固守篇)


     
可为何,这份渴望看粤剧的心情已经不再强烈,已不再迫切。
      
难道生活好了,不需要古老的戏曲?
      
还是活动多了,不需要如此的单一?
      
还是节奏快了,不需要亢长的唱腔?
    
     
     
粤曲难道是婴儿的脐带,一旦成长就可抛弃?
     
粤曲难道是链接的纽带,一旦过去就要割舍?
     
梧州粤剧的艺术如何固守。生命如何延绵?

 

     粤剧艺术的弘扬,不能靠长辈的孤独坚守,不能凭行政的红头文件,不能等政府的微薄贴补,更不能无助地期翼奇迹的出现。


      
粤剧不仅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更是吸取民族文化营养的脐带。还是粘结人伦道义的胶带。

     
粤剧的生命在于剧集创新,在于市场精心培养,在于不懈的推广宣传。在于有人去发扬!


     
(信守篇)


     
红豆生南国,粤韵展风华。祖辈的积淀需要吾辈去承接,传统的精髓需要现代的包装,民族的文化需要地域间的交流。


     
去年11月, 喜看广西粤剧节的交流在梧州隆重举行,名伶大佬倌登场献艺,行家大家云集小城,共度盛会。元旦之际,喜看三地粤剧名家来梧献艺贺新年,星火相传,后继有人。
     
      
金蛇狂舞,龙起苍梧,期待梧州粤剧复兴早日到来。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彭志创写于201316

   
http://s8/mw690/b62e163egd296f9911bf7&690 固守与坚守" TITLE="【梧州粤剧文化之一】粤剧,回首  固守与坚守" />

                      (附新闻报道)

八桂传雅韵,梧州聚知音。11月12日至15日,2012年广西(梧州)粤剧节在粤剧重镇梧州市举行,来自广西、广东、澳门三地的18支演出队共500多名演员同台演出、同场献艺,为广大粤剧发烧友精心送出连场“粤剧盛宴”。

  壹 名伶荟萃 票友云集 专业草根同唱大戏

   本届粤剧节,旨在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动粤剧艺术的交流、传承与发展。粤剧节期间,梧州城名伶荟萃,票友云集,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一台台精美的优秀剧目,一场场精彩的折子戏表演赛、粤曲大赛,让梧州的粤剧迷们过足了戏瘾。

  11月12日晚的粤剧节开幕式上,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惊艳亮相,用其独树一帜的“红腔”献唱经典代表作《荔枝颂》。“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红线女清丽、悠扬的唱腔,赢得观众如潮的掌声和喝彩声,为粤剧节亮丽开场。

  4台不同风格的优秀剧目展演,成为粤剧节吸引观众的重头戏。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演出的新编历史粤剧《大明长城》,演绎了明朝末年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塑造了袁崇焕的光辉形象。广东省粤剧院青年团演出的现代粤剧《青春作伴》,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村官曲折的情感和工作经历,全剧融入大量青春元素,更糅合了歌舞剧、话剧的特点和手法,令观众耳目一新。澳门龙腾粤剧团演出的传统粤剧《紫钗记》,角色唱腔华美,服饰艳丽,尽显传统粤剧的美学意境。南宁市戏剧院演出的新编历史粤剧《海棠亭》,以北宋大词人秦观贬为南宁横州编管期间,传道授业、兴办教育的史实为依据,塑造了一个落难不落志,像海棠花一样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根开花的词人形象。饰演秦观的演员黄俊成是“广西粤剧第一小生”,其形貌唱做俱佳,在细腻传神的表演中将角色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后,一些观众激动地来到后台,围住黄俊成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粤剧节另一大亮点是3场折子戏表演赛和3场粤曲大赛。比赛分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采取现场打分制,体现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来自全区的12个专业、业余代表队共演出了22个折子戏、63首粤曲,评选出9个金奖、13个银奖、20个铜奖。值得一提的是,业余演员在参赛节目和参赛人数上都多于专业演员,体现出较高的群众参与性。评委之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梁素梅表示:“粤剧在广西有广泛群众基础,赛事涌现出一批粤剧新秀,令人欣慰,但同时,这些青年演员还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贰 惠民办节 免费看戏 广大群众过足戏瘾

  梧州是广西的粤剧重镇,拥有大批粤剧发烧友。为了让群众开心看大戏,粤剧节所有演出、比赛均免费向老百姓敞开大门,粤曲大赛干脆拉到市政广场小舞台去进行,用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潘康进的话说,就是“办一届惠民的粤剧节”。为了营造良好氛围,粤剧节期间,梧州市还组织了10支粤剧小分队,分赴梧州各地开展粤剧巡演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进行粤剧演出。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无论是优秀剧目展演,还是折子戏表演赛,观众均场场爆满。观众不仅看热闹,还看得懂门道,每逢台上演员有精彩演出,台下就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60多岁的粤剧迷关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和身边的老姐妹都是粤剧迷,不仅爱看戏,还喜欢唱戏,“几个老姐妹几天来连续赶场,10场演出一场都没落下,看得很过瘾。这次粤剧节的演出都很好看,演员的服装、身段、念白都很好”。

  在晚上进行的几场剧目展演、粤曲比赛中,记者注意到观众中不仅有中老年人,年轻观众也为数不少。《海棠亭》展演时,记者发现前排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始终安安静静地认真观看。演出结束后,记者与其母亲何女士交谈,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个粤剧发烧友,在自己的耳濡目染下,她的儿子也爱上了粤剧,“粤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下一代好好传承下去”。

http://s12/mw690/b62e163egd296f982f69b&690 固守与坚守" TITLE="【梧州粤剧文化之一】粤剧,回首  固守与坚守" />

2013-01-02 西江都市报新闻报道:

  三地粤剧名家献艺贺新年

“龙腾粤桂颂升平”穗肇梧新年粤曲精英演唱会上演

 

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高云 实习生 陈恺菲) 知音踊跃观晚会,名伶荟萃贺新年。昨晚,“龙腾粤桂颂升平”穗肇梧新年粤曲精英演唱会在市人民艺术剧院上演。

    新年之际,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肇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动,向观众奉献一台星光璀璨的精彩粤剧贺岁盛宴。据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潘康进介绍,2012年广西(梧州)粤剧节的举办在两广地区反响很大,因此,广州黄振龙曲艺沙龙的负责人黄富强便找到了梧州有关方面人士,希望联合广州、肇庆、梧州三地粤曲爱好者进行艺术交流。晚会上,更邀请到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粤剧编剧沈瑞和作现场指导。

    为一睹粤剧名家的艺术风采,许多粤剧发烧友早早来到晚会现场。“三地名家共同演绎粤剧肯定很动听。”家住华洋花园的老戏迷陆永雄老伯告诉记者,他是粤剧铁杆粉丝,平时在家经常看粤剧VCD,但觉得再好的画面都比不上亲临现场看戏。

    晚会上,一个清越童音打响头炮:“月望征途风送爽。”仅有6岁的邓子峰以八路军扮相登场,引来全场一阵惊叹声:“这么小啊!”别看他年纪小,但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似模似样”,他还曾获得“全国艺术人才成果大赛金奖”。

    “他4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就经常带他去听粤曲,在家里他也很喜欢看粤曲节目。”邓子峰的奶奶说,“他两岁多时,一次无意中听到他跟着电视唱《帝女花》,男女声都会唱,就开始有意识培养他了。”

    三地粤曲爱好者进行艺术交流,各有展示各有收获。肇庆的廖艳红以子喉演绎《星岩烟雨》,用粤剧带领观众欣赏肇庆七星岩的一番美景。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梧州粤剧团退休老团长梁超平先生,在活动中登台与后辈欧阳波一起演绎粤剧《烽火碎亲情》,展示了梧州粤剧薪火相传的活力。大、平喉对唱曲《易水送荆轲》的演绎,由肇庆的黎凤珍和梧州粤剧团资深演员何淑玲和拍对唱,她们以精彩的唱腔,默契的配合折服了现场观众,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她们是演出当天才正式合排的,黎凤珍说,“虽然合排时间不长,但是同曲同艺的爱好,让彼此的合作非常默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共同推进粤曲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