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珍品:2015年秋吉金与金镶玉(一)
标签:
chineseartchinesebronze中国古青铜器金镶玉吉金chinaauction |
龙吟虎啸驰中原,千乘有别莫等闲;
万里疆界皆沃土,吉金一曲回肠断。
春秋
帶鉤呈奔獸形,奔獸雙足前伸為鉤頭,長角大耳,身姿旋臥,鑲嵌玉石,玉質溫潤,後腿一肢向前,一肢向後,錯金為飾。造型線條流暢,充滿動感,十分稀見。
虎頭形帶穿,青銅鑄形,錯以金銀為飾,虎目大睜,眼眉錯金,目光如炬,鑲嵌煤精石為睛,圓耳豬鼻,頂部有壑,紋飾左右對稱,虎口為穿,設計巧妙。底部光素平整。
《呂氏春秋•先識》中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饕餮兇猛貪婪而又積財善守,因此常作為鋪首置於門或棺槨之上避除諸惡,守衛財務。而鋪首之名,源於《漢書•哀帝紀》中“學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其造型除《漢書》中記載的龜蛇之形外,更為常見的是由獸面和圓形鳴環兩部分組成的鋪首銜環。
青銅饕餮紋鋪首,通體加錯金銀裝飾,饕餮靈目有神,目尾上揚,外卷利角,折肢內屈,銳爪內鉤。大鼻下有一鉤,圓形鳴環掛於其上。鳴環上錯銀裝飾圖案為雲雷紋。
帶鉤呈竹節曲棒狀,通體錯金銀幾何紋飾,從首至尾三道環線將紋飾截為兩段,其間錯大片羽翎狀紋飾,金點細密,精緻華貴。_
帶鉤呈曲棒形,龍形鉤首,琉璃為睛,鉤身錯銀,裝飾變形螭龍紋,鉤尾飾變形幾何紋。鉤鈕飾錯銀渦文。

战国
鳩杖在先秦時期是長者地位的象徵,漢代更是以擁有皇帝所賜鳩杖為榮。傳說鳩為不噎之鳥,刻鳩紋於杖頭,可望老者食時防噎。《後漢書•禮儀志中》:“玉仗,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青銅鳩杖首,首部似龍,大鼻圓目,頸部似蛇,蜿蜒曲折,其身似龜背,兩側有禽翅,尾部扁長。頸部及尾部末端為錯金幾何菱紋,背部錯金蟾紋。翅與尾部裝飾錯金條狀重環紋,以示其羽。下銎扁圓,飾錯金鳳紋,金鳳顧首,以捲曲銀線為羽。
帶鉤呈棒形,龍首鉤頭,龍角錯金,額上鑲嵌水滴形松石,龍耳柳葉狀向後,龍鼻褶皺三層,大目嵌琉璃為睛,龍身錯銀,化作兩條,由首至尾,左右對稱,將紋飾劃為三部分,鉤頸為伏臥蛙紋,兩豹左右對稱而奔,十字錯銀紋飾將鉤腹一分為四兩兩對稱,豺狼與長尾鳳鳥,首首相對,尾部猛虎匍匐而嘯,紋飾精美,各種動物形象生動,充滿想像。
錯金銀瑞獸一對,瑞獸圓目錯銀為睛,寬鼻濃眉,兩耳一角,身側兩隻小翼收束,四腿蜷臥,腹部微鼓,體態渾圓,憨態可掬。錯金銀交錯出現,錯銀以線條表現須毛方向,錯金為色塊以突出重點部位。
蟬紋盛行于殷末周初,取其居高食露,精潔可貴之意。《論衡 •無形篇》中雲:“複育轉而為蟬”。蟬紋中有的無足,似蛹,象徵複育,因此蟬紋還有象徵死而轉生之意。
青銅質蟬型帶鉤一對,通體鎏金,蟬翼施特殊工藝,銀光耀眼,光可鑒人。鉤身造型為收翅金蟬靜臥趴伏狀,雙目突起置於兩側,蟬尾尖短飾有竹節紋;蟬嘴吐出短柄作鉤頸,鉤腹皆鎏金,矮柱圓鈕置於腹中央,造型生動寫實。
帶鉤呈琵琶形,金質,鉤首獸面似馬,葉耳長面,鼻孔大開,鉤身光素,金光燦燦。背後空腔,頸部有梁,原有木胎已朽。
青銅玉戈援寬而長,玉質細膩呈象牙色,平脊斜刃,鋒呈三角形,有中脊和邊棱,一側開刃。直內前端和闌上各有一圓穿,直內兩面分別由松石鑲嵌出饕餮紋,饕餮雙目圓睜,呈臣字形,長鼻貫通,紋飾朴拙有力。
帶鉤呈琵琶形,尖角龍頭為鉤首,鉤身鎏金為底,錯銀為祥雲,跑獸飛奔,以錯銀短線為獸毛,前肢奮力向前,後肢蹬地,蓄力而馳,身姿舒展,長尾曲卷,底部飾顧首孔雀,揚首上眺,五支長翎搖曳身後,飄逸灑脫,翎毛嵌以湖綠色寶石,倩麗別致。
兩件帶鉤呈竹節曲棒狀,通體錯金銀幾何紋飾,其中細者,鉤首獸目嵌綠色天河石,鉤身中部飾渦紋,兩側對飾四葉花形紋飾,鉤背錯銀心形紋飾,細線以串聯,鉤鈕錯四瓣花紋。較為粗者,鉤身紋飾兩段,似抽象長臂猴面,錯金為睛,機敏靈動。

5.5 cm. long 29 g weight

5.2 cm. long 14 g weight

战国-西汉
此件帶鉤靑銅包金。鉤頭飾獸面紋,雙目嵌黑色琉璃珠為睛,藍色單節琉璃管飾挺鼻,卷角獠牙。獸額高突,額中又飾一高浮雕小型獸面紋,與大獸面型似,須毛皆飾內卷角紋。獸頂中央嵌寶藍色竹節狀琉璃管,與鉤體相接;鉤頸上飾高浮雕蟠螭龍紋,兩龍交錯纏繞,中間飾一圓形琉璃,俗稱蜻蜓眼;鉤頭短小高挺,飾一小龍首,飾高凸乳釘紋;是品金光閃閃,大獸面小獸首嵌套設計獨具匠心,別出心裁。


战国-西汉


西汉

春秋
銀質帶鉤,局部鎏金,鉤身較長,截面扁方,體大、胎厚、量重。
鉤短作圓吻龍首形,隆鼻、蹙眉、凸目、龍首回鉤;三枚方形玉石嵌於中央等分鉤體,玉石溫潤呈淡綠色;
鉤身兩側滿飾高浮雕幾何夔龍紋環抱玉石,左右對稱,鉤身中部第二、三塊玉石間飾獸面饕餮紋,卷鼻扇耳、琉璃為睛;
鉤尾複琢幾何夔龍紋交纏相繞。鉤背平素可見銀胎,圓鈕柱置於鉤腹中央。
整器造型獨特、紋飾厚重古拙、突顯春秋器物特徵,用料考究,顯示了鉤主等級地位之顯赫。

西汉
銅質錯金,嵌綠松石。矛鋒尖銳、葉扁寬、前鋒銳厚,脊突出、兩側有血槽,脊、血槽裏飾有錯金幾何紋;骹部較寬,呈筒形,上窄下微闊,錯金幾何紋延至骹,骹上錯精美幾何紋且點綴綠松石。整體鑄造精良,打磨精細,紋飾美觀。


春秋
此龍首尚與現今的龍形略有差异,遠之似蛇,鱗紋勾勒華麗,龍眼明睜,角彎曲貼于腦後,是典型戰國青銅飾品之風格,奇巧炫目,標志著當時青銅器設計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整體青銅錯金龍首形象古樸,除了下腹青銅已蝕銹外,其餘仍保存完好,仍爲一件難得的戰國古藝術品。

战国
此件錯金銀獸首大頭卷吻,雙角碩大,雙目怒睜,以綠松石點綴,呈蹲坐姿。重點部位均以錯金勾勒突出,金帶內均間以卷雲紋,錯銀相輔,以樸質襯托明晃金色。本品獸首形象誇張,工藝精湛,富貴華麗,風格神秘瑰麗,爲一件難得的戰國古藝術品。

战国
金質獸面兩件,壁薄而輕巧,可見錘鍛工藝運用之精熟。一呈倒三角型,肖獸而頭戴羽冠,冠頂有網格狀紋樣裝飾,雙目圓瞪,鼻孔闊大,無口。
另一件爲長方型,頭上翻起羊角,向兩側內卷,角下有小尖耳上竪,羽狀粗眉,杏目寬鼻,牙齒外露,狀甚凶猛威嚴,下頜長須束起,兩角之間及嘴角兩側上有方孔,供穿轄、固定所用,可能是嵌在門上之鋪首,或車身上方飾件,保存完好,金光璀璨,爲早期中原地區裝飾用金件的經典之作。



战国
帶鉤呈卷鼻象首狀,長鼻上卷成為鉤首,大耳翩翩,象腦鏤空裝飾蟠螭紋,交錯而盤,鏤空紋飾下層,探出一小蝸牛頭,兩觸角纖細,精巧別致,鉤鈕甚大,鏤空流雲文,其下仍有細紋,工藝複雜。
帶鉤呈耜形,體形碩大,鉤身正面鎏金,龍形鉤首,鉤頸錯幾何曲線紋,飾以銀點,頸身連接處為獸面,大目扁鼻,中心水滴紋飾錯松石,顏色明豔。耜形鉤身,鳳鳥展翅,紋飾對稱,以流雲紋組合成八瓣葵花狀,精美絕倫。鉤背金銀混錯幾何形帶狀紋飾。

战国-西汉
帶鉤呈龜形,10.5 cm。龍首為鉤頭,鉤身伏龜造型,身側四肢伏地,鉤尾龜首,錯以雨滴狀紋飾,龜背錯銀火紋對稱而飾。
帶鉤呈龍形,4.5
cm。通體鎏金,龍首回盤是為鉤頭,龍身鏤空盤錯,龍紋穿插其間,造型靈巧。
帶鉤呈琵琶形,8.5
cm。通體鎏金,獸形鉤首,鉤身龍蛇交錯,身首互噬,龍身較粗,龍脊兩側三道連珠紋,蛇身兩棱光滑無紋。龍尾盤四瓣花。

战国-西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