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标签:
唐代画家阎立本观音像汉阳归原禅寺《古帝王图》《步辇图》 |
唐 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讃》:
海震潮音说普门,九莲华里现童真;
杨枝一滴新甘露,散作山河大地春。
http://s15/mw690/003kJeUqgy6UQoRykjA4e&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传唐代阎立本观音大士像拓本
http://s9/mw690/003kJeUqgy6UQp2bJOMa8&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原石刻由湖北汉阳归元禅寺藏
http://s7/mw690/003kJeUqgy6UQptV1xcf6&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取佛家《楞嚴經》中“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偈語得名。(“歸元”二字源出《易經》“元者善之長也。乾元資始,坤元資生,而易行乎其間,此萬法歸一”)。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因係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故名歸元禪寺。
大多數寺廟之銘牌,均橫書懸嵌于寺廟門楣,而歸元寺為直匾,全國罕見,堪稱叢林一奇。清道光(1821-1850)之前,歸元寺名橫書,道光皇帝欣聞白光、主峰行善積德,功德無量,親賜玉璽一方,其上陽文篆刻“敕賜曹洞宗三十一世白光主峰祖師之印”,以嘉其行。此後歸元寺地位在佛教叢林中大大提高,寺名改為直書。
http://s13/mw690/003kJeUqgy6UQpyu9s0fc&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清末,歸元寺屢遭兵燹,最嚴重的一次是在1911年10月武昌首義爆發之際,當時為了對抗清軍,兩萬餘人的起義軍以歸元禪寺為湘軍王隆中的協統總部,糧站也建在寺內。因此,清軍連連炮擊歸元寺,攻破漢陽後,摧毀了寺內大雄寶殿、禪堂等建築,僅五百羅漢堂、老藏閣、普同塔三處倖免于兵禍。1912年,寺廟募化重建,時任民國副總統黎元洪感念眾僧相助義軍,帶頭為歸元寺捐錢,還將當時用作鋪設電線桿的木料撥出一部分給歸元寺作重建之用,並親書“歸元古剎”(現懸挂在天王殿門額)、“勝大宏闊”(現懸挂在大雄寶殿內)兩匾相贈。黎元洪任總統後,又親書橫匾“三乘廣運”。至1922年,歸元寺恢復了原貌。
http://s3/mw690/003kJeUqgy6UQpDM8JY12&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阎立本像,摄于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http://s3/mw690/003kJeUqgy6UQqduHWq72&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阎立本(601年-673年11月14日),唐代著名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貞觀年間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年升工部尚书,其时曾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總章元年加右丞相,改中书令。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長於肖像画与歷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筆觸較顧愷之細緻,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
阎立本雖因善繪事而貴為右相,卻無宰相器宇,缺乏政治才幹,姜恪因战功升为左相,时人评论说:“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972年,《步辇图》在故宫博物院“修复计划”中被改动,故宫博物院的11位专家为这一行为签字作保。
http://s2/mw690/003kJeUqgy6UQqXaCk191&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萧翼赚兰亭图》為唐代画家阎立本根据何延之的《兰亭记》故事所作。描绘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弟子袁辩才的手中将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稱的《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閻立本《萧翼赚兰亭图》有兩種宋代摹本存世,分別藏於辽宁省博物馆及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s6/mw690/003kJeUqgy6UQrfkIkJa5&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阎立本《職貢圖》, 61.5 cm×191.5
cm,現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s10/mw690/003kJeUqgy6UQrLjSZPc9&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古帝王图》又称历代帝王图、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皇图卷,是由中国初唐时期画家阎立本所绘画的大型绢画。画卷的尺寸为51.3×531厘米,该画卷描画了十三位中国帝王,都是带有典型性的暴君、庸帝、昏王、明主。
局部图如下:
漢昭帝(前94年-前74年6月5日),名劉弗陵,西漢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母親鉤弋夫人,謚號孝昭皇帝。
據說鉤弋夫人懷孕14個月才生下劉弗陵,大臣們都以為堯帝降生,紛紛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愛不釋手。征和元年(前92年),巫蛊之祸兴起。刘弗陵的长兄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后自杀。
武帝臨死前,準備立劉弗陵為太子,但是為了防止「子幼母壯」、外戚專權的事情發生,他藉故處死了鉤弋夫人,然後請得力大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為首輔、匈奴人金日磾為次輔、上官桀為佐軍以及桑弘羊為理財等四重臣來輔佐劉弗陵。武帝死後,劉弗陵在重臣的擁立下登基繼位。
前74年四月癸未,昭帝於未央宮暴病而死,年僅21歲,在位13年。六月壬申漢昭帝葬於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http://s12/mw690/003kJeUqgy6UQtvLK6T3b&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汉光武帝(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讳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東漢帝國的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刘秀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刘秀在位三十二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社会逐渐从新朝末年的动荡中恢复,故称“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刘秀逝世于雒阳。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http://s8/mw690/003kJeUqgy6US78HCTBd7&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諡文皇帝,魏文帝,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曹操死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国号为魏。
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http://s9/mw690/003kJeUqgy6US9mtQBWd8&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建立者。东汉末年,孙权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基业。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一方诸侯。222年,他自称吴王,建立吴国;229年称帝,建立吴,即东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毛澤東一生嗜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孫權作出數次批點評註。1965年1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看起來還是青年行。群英會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人,諸葛亮當時才二十七歲,孫策初幹事時,不到二十歲,孫權更小。孫權生於東漢光和五年,他接兄長孫策班時年僅十八歲。”
http://s11/mw690/003kJeUqgy6USavMysq1a&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劉備少時便與母親販賣草鞋、織草蓆為業。
劉備住荊州數年,一次與劉表飲酒時起至廁所,見大腿贅肉生,慨然流涕。還坐,劉表奇怪問起劉備,劉備說:「我戎馬半生,常常身不離鞍,大腿贅肉皆消。今天不復騎馬,大腿贅肉生。日月若馳,老年快將至矣,而功業不能建立,是以為之悲嘆。」
http://s2/mw690/003kJeUqgy6UScfrVKx41&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5年2月4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http://s6/mw690/003kJeUqgy6UShOzPbnf5&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陈宣帝陈顼(530年-582年),又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在位14年,年号太建。陈顼谥号为孝宣皇帝,庙号高宗。葬显宁陵(在今南京郊区)。
http://s10/mw690/003kJeUqgy6USizZpOh19&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陳文帝陈蒨(522年-566年),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60年—566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
陈蒨在位期間,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恢复江南经济。此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史稱「天嘉小康」。陳蒨亦因而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明君。566年崩,享年44岁,谥号为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在今南京棲霞區棲霞街道新合村獅子冲)。
陈蒨有一名貌美如婦的寵臣韓子高,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有才德。是時子高年十六,尚總角,容貌豔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在还乡路上邂逅了臨川王陈蒨。陈蒨十分中意他,將韩蛮子收為貼身侍從。韩子高性格恭谨,勤于侍奉,一直主持陈蒨的酒食。陈蒨性急,韩子高却总能很快明白他的意思。韩子高长大以后,学习骑射,颇有胆量。天嘉二年,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后又被授以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之位。累官至文招县伯、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陈文帝病重之时,他入宫侍奉医药。后来陈废帝即位,韩子高因为位高权重,深受权臣陳頊猜忌,最终被诬陷谋反而處死,年仅三十歲。基於這種曖昧事實,所以後世有些小說、戲曲藉題發揮,露骨地將二人描繪成同性間的愛情與性愛關係。
http://s7/mw690/003kJeUqgy6USjFlQkmc6&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陈废帝陳伯宗(554年-570年),字奉業,小字藥王,南朝陳朝的第三代皇帝,陳文帝陳蒨之嫡出長子。
http://s2/mw690/003kJeUqgy6USkc0BWN91&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604年),字元秀,小字黄奴。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第五代,582年—589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至德、祯明。
陈叔宝是一个荒淫無度的皇帝,他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大建宫室,滥施刑罚,寵愛美女張麗華,朝政极度腐败。他的寵妃張麗華在十歲時,選美入宮,充當侍女,陳後主一見鐘情,封為貴妃,視為至寶,以至臨朝之際,百官奏事,都讓張麗華坐於膝上或將其抱在懷裡,同決天下大事。
陈后主通音律,又为张丽华作《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皆是靡靡之音,后世常作为亡国之音。唐朝诗人杜牧《夜泊秦淮》诗便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
隋文帝派遣晋王杨广为元帅,领兵攻陈,张丽华与陈后主一同躲入宫井之中避祸,隋军在井上以粗绳系箩筐,众人合力一拉,觉得异常沉重,拉上来后才发现陈后主、张丽华、孔贵嫔三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坐在箩筐中,全身溼透。杨广一见张丽华的絕世美貌,惊为天人,欲将张丽华纳为爱妃。但长史高颎却感到担忧,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乃命斩之。”高于是命武士将张丽华斩首,弃尸于青溪中桥,享年三十岁。
隋文帝楊堅評價說:「陳叔寶的失敗皆與飲酒有關,如將作詩飲酒的功夫用在國事上,豈能落此下場!當賀若弼攻京口時,邊人告急,叔寶正在飲酒,不予理會;高熲攻克陳朝宮殿,見告急文書還在床下,連封皮都沒有拆,真是愚蠢可笑到了極點,陳亡也是天意呀!」
陈叔宝死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得年五十二岁。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號煬。
http://s1/mw690/003kJeUqgy6USo266Gcc0&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在位18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鲜卑人。
年幼时其堂兄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於572年杀死宇文护,亲政。
在位期间,宇文邕极力摆脱鲜卑旧俗,接受華夏文化,而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
南北朝时代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蓬勃发展的同时,造成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寺院积累了大量财富,逐渐形成与朝廷分庭抗议的新政治力量。出家人依仗寺院的权势胡作非为,不受平常法规约束。大量土地和税捐被宗教组织控制,严重侵蚀国力。在这种背景下,北周武帝决心禁佛。北周武帝灭佛,自建德三年(574年)始,至其驾崩(578年),灭佛时间共五年。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國強兵运动,是为三武灭佛之一。
经过灭佛运动,一方面迫使源自印度佛教积极汉化,在儒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出中土佛教,使原先以講究因果報應和寺院财产权力为基础的早期佛教,转化为一种开放平和的教派,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新生,发展转变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干预政治力的大宗教。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确立了沙门必须尊重皇权的政治的原则,断绝了寺院与政府分权抗仪,发展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可能,确立了中国皇朝政教分离的传统,使中国在此后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得以在国家制度上保持了相对于当时欧洲即其他地区的优势。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http://s10/mw690/003kJeUqgy6USo355r329&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代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在位24年。
杨坚在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後袭父爵柱国,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参加过北周灭北齐之战。
杨坚是汉族,鲜卑小字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已经分裂数百年的中国。
大宝元年二月十四甲子日(581年3月4日),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从他专政到称帝,前后不过10个月时间,“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楊堅之所以能这么快称帝,与北周末期军政大权迁移于汉人、受到汉族官员欢迎、北周府兵强大有关。
政治方面,隋文帝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中书、门下两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封驳,尚书省负责政务的管理。尚书省又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经济上鑑於五胡乱华以来南北分裂達二百七十年之久,民生困苦,國庫空虛。故自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
楊堅開了科舉制度之先河,他即位後,廢除了以前選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科舉制度順應了歷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應有的地位的要求,緩和了他們和朝延的矛盾,使他們忠心擁戴中央,有利於選拔人才,增強政治效率,對封建專制中央集權的鞏固起了積極的作用。
楊堅身為皇帝,但衣著十分樸素。他是個節儉的皇帝,然而卻可說是節儉得過份。常告誡太子楊勇說:“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長久者。汝爲儲後,當以儉約爲先,乃能奉承宗廟。”
隋文帝晚年时,滥杀大臣、企图独裁天下。他慢慢被大臣疏远。隋文帝企图独裁天下,专制,苛刻刑法 ,百姓惶恐。他让“开皇盛世”大为失色。
西元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仁寿宫大宝殿(也说被太子杨广所杀),享壽64岁,葬于泰陵。
http://s16/mw690/003kJeUqgy6USo40Ujl4f&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多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并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最终于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隋炀帝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西苑在洛阳之西,周围二百余里,苑内有人工湖,周围十余里,湖内有山,堂殿楼观,布置奇巧,穷极华丽。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每年正月当少数民族和外国首领、商人聚集洛阳时,命人在洛阳端门外大街上盛陈百戏散乐,戏场绵亘八里,动用歌伎近三万人,乐声传数十里外。西域商人要到市上交易,炀帝就下令盛饰市容,装璜店肆,房檐一律,珍货充积,连卖菜的都要垫以龙须席。当这些商人从酒店饭馆前经过时,都要请他们就坐用餐。并说:“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值)。”还将市上树木缠以丝织品做装饰。有些胡商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隋炀帝即位后,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时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丙辰日(618年4月11日),隋炀帝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而终。隋炀帝死前,宇文化及煽动叛军将之包围,炀帝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炀帝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为首邪?”化及命令封德彝宣布炀帝罪状。炀帝说:“卿乃士人,何为亦尔?”德彝一时惭愧退下。炀帝爱子赵王杲,才十二岁,在帝侧,号恸不已,叛军裴虔通将其斩杀,血溅御服。炀帝欲饮毒酒自尽,叛军文举等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享年五十歲。
http://s8/mw690/003kJeUqgy6USo5efwr77&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隋江都太守陈棱找到炀帝灵柩,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当时牺牲的王公,皆埋葬在炀帝坟茔的两侧。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唐代以后,煬帝陵所在不为人知。
清嘉庆时,原籍为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的大学士阮元考证槐泗镇槐二村一处大土墩为炀帝陵,并出资修复,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1995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有报道称在扬州市邗江区最近发掘的两座古墓中,一座的墓志铭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古发掘论证,2013年11月16日,中国考古学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终的埋葬之地。
据报道:“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
隋煬帝及蕭皇后合葬墓於2013年4月發掘,隋煬帝的遺骨只腐化得剩下兩枚牙齒:
http://s12/mw690/003kJeUqgy6UTWvjMBJbb&690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与《古帝王图》" TITLE="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