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赐楚国境内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从而使之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唯一盛行黄金铸币的国家。《战国策·卷十六·楚三》:张子曰:“王无求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可见楚王的自信与气魄,皆有赖于国库殷实的黄金储备。
楚国的金币:整版“郢爰”
http://s13/mw690/003kJeUqgy6MriE8AmUdc&690
爰金,中国古代货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为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黄金铸币。爰金形状有版形、饼形等,并带有钤刻的文字。爰金为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
寿县博物馆藏楚金币和楚时代的天平、砝码:
http://s5/mw690/003kJeUqgy6Mrrdn7pyc4&690
楚金币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版,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以前者为多见。从出土实物来看,整版的“郢爰”每件约重250至260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齐的“郢爰”印记,印记多少不等。金饼上多无印记,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状酷似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楚金币,除极少数为墓葬出土外,绝大部分来自于窖藏财富。这种金币制造过程是先用有文字的印戳打在泥范上,然后浇铸成型。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使用时动辄百金、千金,至少为一镒。
戰國時期的郢爰金版
http://s16/mw690/003kJeUqgy6Mrj06JQj8f&690
在已发现的爰金中,有“郢爰”、 “融爰”、“卢金”、“专爰”、“颖”、“覃金”
及“隔爰”等钤印,均为地名,其中钤印有“郢爰”是楚金币中出现时代最早、当今出土最多的一种,因而通常以郢爰代指爰金。早在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和沈括《梦溪笔谈》中就都有记载,惟将两字释为“刘主”,认为是淮南王刘安的药金。清吴大征《权衡度量实验考》和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才考证两字为“郢爰”。
1974年出土的“郢爰”与“陈爰”战国金币
http://s7/mw690/003kJeUqgy6MrjdU9yme6&690
“郢”是先秦时期楚国都城的名称,首都郢始建于公元前689年,位于湖北江陵,后几经迁移,公元前278年秦将破郢,楚王迁至陈城,即今淮安,至公元前241年考烈王又在寿春(今寿县)建都,仍名为郢。“爰”,目前认为是楚国的重量单位,一爰即楚制一斤,约250克。从出土实物来看,整版的“爰金”每件约重250至260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齐的印记。爰金是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因而出土的楚爰金,多呈碎块状,大小轻重相差悬殊,而且明显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
咸阳博物馆藏
“陈爰”战国金币
http://s10/mw690/003kJeUqgy6MrjDBpBn19&690
爰金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山东和江苏等省都有出土。已发现的整版“郢爰”印有戳记多在五十个左右,每件约重250至260克。爰金含金量非常高,一般在93%-97%之间,只有少量的会在85%左右。
楚兴起于汉江流域的淅川一带,楚人来源尚无定论。西周初年周成王时,熊绎被封为子爵,楚国成立。建国后,逐步吞并周边的方国、部落成为雄踞汉江和江淮流域的强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广泛使用黄金进行国际贸易,其中尤以楚国爰金最盛。楚国盛产黄金,当时就有“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的说法,《管子》中曾提到“楚有汝汉之金”,可知楚国境内的汝汉流域在当时已是盛产黄金之地;而根据徐中舒《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的观点,四川丽水地区也是当时楚国黄金的重要产地。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郢爰”http://s3/mw690/003kJeUqgy6Mrkby2OK32&690
寿县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收藏了数量丰富的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楚金币藏量位居全国博物馆之首,这也是寿县博物馆楚文化收藏的最大亮点。
寿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印子金
http://s1/mw690/003kJeUqgy6Mrrb7Gr610&690
1986年2月13日,农历大年初四,寿县南门外周家油坊周锦好在家里承包的藕塘清理着塘底散落的瓦片和淤泥,发现2000多年前的楚国金币38块,另外还有部分零碎散金,共10055克,全部入藏县博物馆。无独有偶,仅过两个月,寿县南门外东津村阎圩的农民吴长银,在自家藕塘中挖出了被切凿过的“郢爰”和无印记金钣共125块。
河南博物院藏品
74克的“郢爰”
http://s11/mw690/003kJeUqgy6MrkyPb3cba&690
包括上述两次出土的楚金币,寿县历年出土楚金币有“郢爰”148块、“卢金”5块、“陈爰”2块、无印金钣18块,还有部分零碎散金,共计184块,总重量近20000克。除了两块“郢爰”、1块“卢金”和1块无印记金钣被调入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外,其余均收藏在寿县博物馆,成为寿县博物馆王牌藏品之一。
江蘇盱眙縣出土的爰金
http://s7/mw690/003kJeUqgy6Mrle1K2W66&690
“郢爰”是楚国货币的特有称谓,又称印子金,是在扁平金版上压出特定铭文的阴文印记。郢爰的“爰”字为称量的意思,“郢”字为地名,类似的货币在楚国流通的还有“陈爰”、“郑爰”等,这是中国最早的黄金铸币。使用时切割成小块,称量支付。普遍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99%,主要是用于大额支付和赏赐。
安徽六安出土戰國時期的“郢爰”金版
http://s6/mw690/003kJeUqgy6MrkUUF8ha5&690
因为郢爰的稀有性,除本身作为黄金和货币使用外,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战国时期,楚国盛产黄金,并被当时的楚国贵族垄断。公元前241年,秦国攻楚,楚王无奈将国都从今天的河南淮阳迁往寿春,即今天的寿县,度过了最后18年时光,因而寿春成为楚辉遗韵之地,这也是寿县境内多次出土楚金币的原因。目前,寿县博物馆收藏的楚金币数量位居全国之最。
湖北经济学院陈列馆的镇馆之宝“楚国爰金”,17.8克,属国家一级文物http://s15/mw690/003kJeUqgy6MrlqWG3Y8e&690
1982年2月10日,江苏盱眙南窑庄的农民在清理排水沟的淤泥,他们把最高的一块地方留给了最后来的一位姓万的新婚青年。小伙子也没说什么,拿起铁锹就开挖,没想到第一锹下去,就碰到了一件破碎的铜盆,他蹲下去一眼就看到了金光闪亮的金兽,取上来的时候,金兽底部的凹陷处还嵌着几块金币。万姓青年赶快叫来了哥哥,在哥哥的帮助下,兄弟俩又挖出了装满马蹄金的铜壶。这批稀世珍宝的发现,被称为当时文物出土史上的一个奇闻。
战国楚国爰金四方连金版
2009中拍国际秋季拍卖 34*34mm,重57.9克,战国楚国黄金铸币,一面光素,一面钤印四组“郢爰”
印记,呈四方连状,极为罕见,极美品。成交价格:¥313,600
http://s10/mw690/003kJeUqgy6MrlSJgXTd9&690
宝贝到家后,小伙子不能确定是不是金子,就拿了两个马蹄金去银行鉴定,银行的人告诉他是金子,并问他东西是从哪来的,小伙子如实相告,并交给了当地银行。
但这毕竟是文物,不是钱币,得知盱眙挖出稀世珍品后,南京博物院在第一时间就派人调查,并要求把国宝入藏南博。考虑到盱眙当地不会轻易交出国宝,时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的梁白泉,临行前赶到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并得到了省政府要求盱眙方面将文物交给南博的“尚方宝剑”,陈璋圆壶、金兽、郢爰等终于安家南博。
战国楚郢爰金钣,其中一格印完整,正中戳印“郢爰”两字,另半格印残缺,字仅剩三分之一,两侧有切割痕,字体均为阳文篆书:http://s2/mw690/003kJeUqgy6Mrm6ayWdb1&690
这一处古代窖藏出土的古代金币重11公斤,是至今出土金币最多的一次;金兽重达9公斤,是至今发现的古代黄金铸品中最重的一件。尤其是出土的陈璋圆壶(又名错金银重络壶),这种壶全世界仅两件,除了南博收藏的这件圆壶外,美国收藏了一件方壶。
战国“郢爰”(音:影圆)属于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
http://s5/mw690/003kJeUqgy6MrsmNxNWb4&690
细细观看宝壶,发现壶口内沿和底部的圈足上有铭文。南京博物院老院长梁白泉说,壶身上的铭文写明了这个壶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铸造的,还标明了壶的重量。圈足有铭文39字,记载了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田忌再次执政时,齐国趁燕国内乱,派陈璋(田璋)率兵灭燕,“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后来,壶又由燕来到齐国的经历。因为壶上的铭文写着陈璋得壶的过程,因此也被命名为“陈璋圆壶”。
戰國時期的郢爰金版
战国·楚 “郢爰”金版一联半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成交价RMB 63,250
http://s7/mw690/003kJeUqgy6MrmBmgECb6&690
虽然陈璋圆壶、金兽、郢爰已经出土了23年,但文物专家们至今还不明白,这三件国宝,当时是怎么埋在一块的。
梁白泉说,壶最初是酒器,发展到后来,慢慢成了一种财富象征的礼器,壶里是不会放任何东西的。但陈璋圆壶出土时,不仅盖了金兽,还装满了马蹄金、郢爰、金饼等,这肯定是匆匆忙忙埋下的。由于这些国宝都不同凡响,只有贵族才能收藏得到,而盱眙、泗水一代曾经是楚国宰相春申君的封地,因此,梁白泉推测,这三件国宝是春申君匆忙埋下去的。至于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至今还是一个谜。
北京诚轩拍卖公司07年秋拍一块重仅22克的郢爰的成交价格是41800元人民币。
http://s10/mw690/003kJeUqgy6MrmNTicNb9&690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陈璋圆壶是战国时期的,郢爰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而金兽、金饼和马蹄金是西汉时期的,它们组合在一起,肯定是西汉时期的达官贵人所为。
国宝档陈璋圆壶高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圈足径13.8厘米。侈口、束颈、广肩、弧腹、平底。上面焊接有96条盘龙和576朵梅花,花瓣纹饰细如发丝,包含了先秦时期所有金属铸造工艺和装饰艺术,现今工艺无法复制。
战国“垂丘”金板,1978年河南许昌出土:
http://s2/mw690/003kJeUqgy6Mrnauqzv91&690
金兽长16厘米,宽17.8厘米,高10.2厘米,空腹、厚壁,是目前发现的战国金器中最重的一件。兽作俯伏状,屈腰团卧,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目俯视,颈部有一项圈,头顶有一环,遍身满饰斑纹,腹内刻有篆体铭文“黄六”二字,造型逼真,形象生动,通体金光闪闪。
郢爰共11枚,最大的一块有手掌大小,重610克,上面印有60个“郢爰”字样,是已知最大的楚币;用的时候,用东西把它掰断,“郢爰”两字为一个单位。
1984年河南信阳出土青铜“郢爰”印模战国文物:http://s12/mw690/003kJeUqgy6Mrnt2uVR1b&690
公元前333年楚国在南京设置了金陵邑,这使得战国时期郢爰在南京的流通成为一种可能。不过郢爰是楚国的金币,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而且它的数量也比较少,在2300多年前,能拥有郢爰的,也必然是大富人家或是贵族。
2009年南京主城第一次发现的楚国“郢爰”金币,引发了专家们众多的猜想:
http://s11/mw690/003kJeUqgy6MrnYb8H8da&690
据了解,国内文博单位目前拥有此金币的极少,有的也只是零星碎块,整版或大块美品者非常难得。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当时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因此,楚国爰金在古代货币中,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http://s12/mw690/003kJeUqgy6MsOg2pl12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