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图---战汉玉佩
标签:
古玉文化文化 |
或战或汉任推求,凤舞龙盘古制留;
阅尽兴亡无限事,璧小史繁有千秋。
古玉深藏遍九州,原本王家不售求;
历经千载仍瑰丽,怎奈物稀重金酬。
战国玉佩大多小巧精致,虽纹饰多有不同,但制式相近。内区龙虎纹多为镂雕,形体飘逸,卷曲于内环之中,斧头型吻,两支利齿咬合显露,四肢肌腱发达,体前趋,昂首挺胸。外区部分则为各类单一纹饰,线条繁复灵动,较多所见有谷纹,勾连云纹,云纹,凤鸟纹等,外廓部分是对称的凤鸟纹居多。有龙必有凤好像是创意的常态。
璧上是一种少见的凤鸟纹,喙长而曲,翎长而飘逸,形成一组对称的圆环,似有花团锦簇之美,可见艺人雕法的娴熟和灵巧。


减地阳起雕琢的精妙,赋予纹饰的灵动与活力。

如诗如画般得龙飞凤舞,映射出了王者之气。最令人兴趣的地方是细端纹饰的精美,那婉转、隐约、细美、抽象、表意的曲线令人醉而忘返,百看不厌。

完美的图案组合。

这类玉佩制式相近,纹饰各异,也应是鉴赏时的要点。区璧上的凤鸟纹显然又有不同,这是由两支相背的羽翅相连长喙弯曲的凤鸟组成,线条抽象、婉转、优美。与上佩中的凤鸟相判,都是令人惊奇的创意之举。
精美写意的云朵型提梁,圆润纤细精巧,由许多不同的微小曲面磨成。

气宇宣扬的螭琥由许许多多的凤环绕,将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和惬意,这就是为什么血流漂杼也要夺取王者地位的原因?难道三千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是被相同的意念所支配去获取相同的利益吗?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器物,其凤纹如出一辙,相互印证,体现出了时代的流行风格。

3,战国

晶莹剔透的镂雕凤纹,神采奕奕的丹凤眼。

这三支小佩土沁咬蚀较重,致使纹饰略有模糊,土沁布满整体,分布均匀,盘磨许久仅透示出白玉底色。

精益求精云朵型挂梁。乃至后期的宋明清瓷瓶的耳,都取材借用了这种类似如意耳的设计。

遒劲的雕琢。

4,汉
飞舞、张扬、欢愉的大凤鸟,表现了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长袖善舞,带来了一个统一汉民族的欣喜气象。

更有豪杰驱虎豹,领土的巩固与扩张,平夷与通婚,似同降服猛虎,带来了社会的片刻安宁.人物比例协调,形体舒展自然,尤其面部刻画传神:胡须、面纹、器官、眼神、发式,皆雕琢到位。

人物、虎纹与凤纹颇具写实笔法,表明了时代的背景已跨越出神玉时代.俗话说,画虎难画骨,在这里逼真的体现了虎的骨络躯体,自然的比例,虎首真实传神。

精细的游丝毛雕,表现出风鸟舞动时传播出的气势和风动.完全舒展开的躯体,羽翅飘舞散开,凤翎修长蜿蜒曲起,颇有母仪天下之威.

三年前的苍旧原色,深土红色,通透玉骨。

故宫博物院藏
以上的这类小佩或璧,好像有一定的存世量,网上也时有所见,当然都以故宫的那件视为标准器。赝品也多参照此佩仿制或改造变形。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玉璧,可见这类制式常见于战国时期和西汉早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