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2013-08-09 09:04:17)
标签:

古文物

青铜

印章

文化

 词曰:

官印章、私印章,彪炳功名随主藏;身前英名载方寸,回首抔土尽荒凉。

金印章、铜印章,帝后玉玺贵品皇;一遭辞官挂印去,一遭被贬解故乡。  

  印章是一种极具东方文化传承色彩的器物,在中国据实物遗存,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古代文明大多有使用印章的遗迹,例如“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和“印加文明”都发现或出土过印章。在时间上他们甚至比中国出现的还要早,但是,惟有中国乃至日本、朝鲜半岛等亚洲东部,印章行用至今。古代西方的印章,在形式上主要是“徽记”或“图示”性质的;在材质上,主要使用金银等贵金属以及“青金石”等自然材质。而中国的古印章,从我们今天得到的实物来看,印面的主体是“文字”,在材质上主要有:青铜、金银以及玉石等自然材质。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印”字条下注:“印,执政者所持信也。”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执政者手中的印章是行使政务唯一的“信物”。而在封建时代,无论是地方的郡守、县令,或是一方分封的王侯,都要凭借帝王所颁给的官印,作为“取信于民”的证明,才得行使地方管理权,发号施令治理一方。如《汉官解诂》①“列侯”条下注“列侯金印紫绶,以赏其有功,功大者食县邑,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以此可见“金印紫绶”就是其“采食其邑、吏使其民”的凭信物。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春秋左氏传》记述说:“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壐书追而与之。”这是最早关于“颁印”的纪录。而先秦时代,印绶的使用则普遍而广泛,“秦以前民皆配绶,以金、玉、银、铜、犀、象为方寸壐,各服所好”(见《汉官旧仪》卷上)②。就是说:当时无论宦庶,甚至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完全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佩戴各种印绶,其时,官印与私印在形制上并无严格的区别界定。而秦以后的印章,不论是作为“信物”或权力的“标志物”,就带有了严格的“等阶”之分。

  据《汉官仪》③卷下:“孝武皇帝元狩四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王、公、侯金;二千石银,千石以下铜印。”所谓“方寸大小”就是指汉尺的一寸见方,汉尺的一寸约相当现代公尺的2.4厘米。金印(包括玉印),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帝王所颁制的最高级别的印章。目前考古发现最重要“王”一级的金印有:1956年在云南出土的蛇纽金印“滇王之印”(图1);1981年在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附近出土的龟钮金印“广陵王壐”(图2),以及近年发现的龟钮金印“长沙王壐”和金质殉葬专用的“轪侯之印”。更有1983年广州象山赵眛墓出土的,带有“田字格”、形体最大的“私僭”蛇纽金印“文帝行壐”(图3)。这数方印章,可以作为汉代帝王级金印的标准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帝行壐”,可以窥知帝王印除玉印之外,也有金印。另外还有一枚金印,就是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的蛇纽金印“汉委奴国王”(图4),这是汉代颁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据《汉官旧仪·补遗》“诸侯王黄金壐,橐驼钮,文曰壐。”

   收藏任何文物艺术品,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能力,古铜印也不例外,在印文上各代印章有如下特点:战国时期的玺印,多采用当时各国流行的大篆、籀文。近似钟鼎文。其字形穿插幅度强烈,大小悬殊,疏密错落;秦代印章多采用李斯小篆。或称秦篆,其字形时有歪斜,而写法颇自然,表现出轻捷率意的姿态;汉代开始在官衔下面加“章”或“印章”的印,如“某某将军章”等。汉代印文方正平直,其线条一扫大篆惯用的圆曲,偶有斜笔亦取巧划过;隋唐时期在沿袭使用篆体类文字的基础上。人们把隶、楷等字体也应用于治印。且因为朱文的广泛运用,以及印面增大,印文显得疏朗。那些简单笔画常作盘曲,笔画多的字,则对线条进行委婉的处理。时武则天因“玺”与“息”谐音而改用“宝”字,如“皇帝之宝”“皇帝信宝”等,此外亦出现称“记”或“朱记”的印;宋元时期官印一统天下,私印少有,同时印文的线条叠绕至极,最为典型是“九叠篆”;清代由于满族统治天下,因此官印多汉文、满文并举,同时少有铜质的印章。

   官印尺寸普遍大于私印,大多边长在2.8厘米左右,隋唐时期更有边长4厘米的官印存在。而私印边长多在1厘米左右。同时,官衔越大印章的价值越高,一方王印价格往往高于普通官员印章的十余倍。从印文朱白来看,战国时期的官印朱白皆有。由秦至南北朝时期,方形官印均为白文,隋唐之际则转变为朱文。

    一般收藏者得到古铜印时,大都准备一块泥丸,钤盖为封泥状观看字形精神状态,后再拓印蜕从文字上加以校正,从印章锈色辨别真伪。

   

   南城阳村古铜印 据《崂山金石目录》记载,清代光绪年间,南城阳村民于土中得一方铜印,高寸许,方不及寸,上有狮纽,篆文曰:“周昌之印”。南城阳村今属城阳区流亭镇。周昌秦时为泗水卒吏,随汉高祖刘邦入关破秦,拜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评注:史造就印,印证实史,此乃佐证也。)

汉  鎏金山羊钮  2.5x1.4厘米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c5cebcc1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5/mw690/b613225agdefc6baaaf7e&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3/mw690/b613225agdefc6def12a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  西汉  鎏金龟钮   2x2.6厘米   官印“军假侯印”
http://s4/mw690/b613225agdefc72398c83&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mw690/b613225agdefc745efa50&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2/mw690/b613225agdefc76a48aa1&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c786d62c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3, 汉  鎏金金龟钮  2x1.6厘米  官印“骑部曲将”

http://s10/mw690/b613225agdefc7fa32049&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2/mw690/b613225agdefc82918d61&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c855c30a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7/mw690/b613225agdefc87b7ad66&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4,  汉  鎏金龟钮子母印  2.1x2.3厘米
http://s3/mw690/b613225agdefc8b07289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c8c66150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c8dd2f2a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5,  汉   铜龟钮印  1.9x1.6厘米  “闲”

http://s8/mw690/b613225agdefc940551b7&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3/mw690/b613225agdefc96672f5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0/mw690/b613225agdefc9b3c4999&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6,  北朝  鎏金龟钮印  3.5x2.7厘米  官印“宣威将军章”
http://s2/mw690/b613225agdefca0b97291&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mw690/b613225agdefcb2559ba0&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6/mw690/b613225agdefcb4170a65&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7,  汉  鎏金鸟钮印  “司马骑”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cb814781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2/mw690/b613225agdefcb9c06901&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3/mw690/b613225agdefcbb6d72e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8,  汉  铜辟邪钮  1.3x1.7厘米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cc3c3c50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cc5313c4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5/mw690/b613225agdefcc680e92e&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8,  汉 铜印  官印“军曲侯印”
http://s7/mw690/b613225agdefcc93ff316&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9/mw690/b613225agdefccb4900f8&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ccc96dee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9,  汉  铜龟钮印  2x2厘米  “千石O部”

http://s5/mw690/b613225agdefcd464ca9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cd63dfa4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cd7d96a9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3/mw690/b613225agdefcd9c2279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0,  战国  铜印  印面 1.4x0.9厘米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cdf2060c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9/mw690/b613225agdefce1071238&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1,  遼代  铜人型钮印  6X2X2厘米  “库O司马”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e468a2f2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e47fd56e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8/mw690/b613225agdefe49665437&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2,  秦  错银鼻钮印  1.4x1.1x1.9厘米  私印“連”姓
http://s15/mw690/b613225agdefe4bd8be0e&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e4d4e84a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5/mw690/b613225agdefe4ef19e1e&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3,  晋  银印  2x2厘米  “左奉翌杨王诉印”

http://s5/mw690/b613225agdefe56df0f4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8/mw690/b613225agdefe59a06637&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1/mw690/b613225agdefe5b6009aa&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4,  南北朝  鎏金龟钮印  3.7X2.5X2.6厘米  官印“OO冠将军印”
http://s9/mw690/b613225agdefe5fe7cad8&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e6347a20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6/mw690/b613225agdefe659146c5&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5,  西汉  马钮铜印  3.8x2.2X2.1厘米  官印“大OO军章”

http://s3/mw690/b613225agdefe6e137eb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5/mw690/b613225agdefe704491d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e72211aa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6,  遼代  人钮铜章  4.6X1.9厘米  车马象形印  契丹文

http://s7/mw690/b613225agdefe7c6f7f66&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5/mw690/b613225agdefe7e930ece&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5/mw690/b613225agdefe80bffa8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7,  汉  鎏金龟钮印  1.5X2X2厘米  官印“O场将军章”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e83e8122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6/mw690/b613225agdefe8696c365&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5/mw690/b613225agdefe8857907e&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8, 汉  鎏金龟钮印  1.5X2X2厘米  官印“将屏O登”

http://s9/mw690/b613225agdefe8fa016e8&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2/mw690/b613225agdefe92086691&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mw690/b613225agdefe93dc2d90&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19,  汉  鎏金亭钮印  5.4x2X2厘米  官印“千石别部”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e972f597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2/mw690/b613225agdefe990676a1&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e9afff30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0,  汉  铜龟钮印  1.7X2X2厘米  官印“伐王之印”

http://s9/mw690/b613225agdefea11d7a68&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ea3969f9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6/mw690/b613225agdefea56fb095&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1,  汉 铜龟钮印  1.7X2X2厘米 官印“南乡得之章”

http://s1/mw690/b613225agdefeb1d0b980&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0/mw690/b613225agdefeb415e989&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eb6c497e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2,  遼代 人型钮印  5X2.5X2.5厘米  “O隣家丞”
http://s10/mw690/b613225agdefeb9afb599&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0/mw690/b613225agdefebc50e039&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3/mw690/b613225agdefebeeda352&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3, 汉 铜羊钮印  1.5X1.3厘米  私印“李大”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ec5151fc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ec67389b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ec7e4667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4, 汉  鎏金驼钮印  4X2.5厘米  官印“晋室奴守佰长”
http://s12/mw690/b613225agdefeca35b2bb&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4/mw690/b613225agdefeccc427dd&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5/mw690/b613225agdefecea1245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5,  汉  龟钮铜印  1.7X1.6厘米  “张O私印”

http://s7/mw690/b613225agdefef0bd4246&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5/mw690/b613225agdefef23618b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7/mw690/b613225agdefef4310de6&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6, 汉  铜鼻钮印  1.9X2.4厘米  “岳阳之印”
http://s1/mw690/b613225agdefef7392420&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5/mw690/b613225agdefef95e3f44&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7,  清  马钮铜印  4X3.9厘米  “瑞陽曾平玺”

http://s1/mw690/b613225agdefeff14c270&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6/mw690/b613225agdeff014f9d0f&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http://s13/mw690/b613225agdeff02dd8a1c&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8,  汉 铜鼻钮官印  “假司马印”

http://s4/mw690/b613225agx6BDtuUcBZ23&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29,  汉  铜驼钮官印  “魏率善胡佰长”
http://s4/mw690/b613225agx6BDtzhdZN73&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30,  晋  晋夫余归义王金官印  长2.3cm;宽2.3cm;高2.5cm 。这一方金印,马钮造型简约率意,马鬃、眼以及体毛凿制,中穿通豁,印台与印面比例适中;印文凿制,六字布局大方而又不拘绳墨。印文风格端庄匀称,笔画头尾扁宽出肩,折笔方直,具有典型的金印凿款风格。
http://s6/mw690/b613225agx6BDtBxj37f5&690二)" TITLE="中国古铜印章(日本售卖图籍 二)" /> 中央集权的帝王一直是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安抚,封王封侯、颁赐印章;另一方面,又征讨翦伐,不断削弱其实力,巩固边疆。颁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印章,自汉代以来,印文中皆首冠以“汉”字,且多属马纽。此制度传承至魏、晋,迄及北朝。目前所见这一类印章中,级别最高的“金印”,以两晋时代为最多。例如:“亲晋胡王”、“晋归义氐王”(图5)、“晋归义羌侯”、“晋乌丸归义侯”(图6)、“晋鲜卑归义侯”(图7),这些都是马钮金印。还有“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图8)、“晋归义羌王”、“晋归义羌侯”等为鎏金马纽印④。 “扶余”,古代亦作“夫余”,“夫于”,是中国古代东北部族濊貊的分支。聚居于吉林、黑龙江地区,其主要活动地点在今长春和农安一带。当时,东北共有四个古族系:一个是东北南部的古商族(汉族);二是东北西部的东胡族;三是东北东部的肃慎族;四是东北中部的濊貊族。扶余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很繁盛。今天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之扶余古城即古扶余王所居。西汉时期,扶余隶属玄菟郡,东汉扶余初隶玄菟,后改辽东郡,扶余王开始向汉朝纳贡。顺帝永和元年(136年),扶余王曾来到洛阳。传说历代扶余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受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晋书·东夷传》有扶余国,“在玄菟北千余里,南接朝鲜,北有若水,地方二千里,户八万,有城邑,宫室。”“其国殷富”,“晋武帝时频来朝贡”。后来受到鲜卑的攻击,慢慢衰落。扶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南北朝的公元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一说为肃慎族系的勿吉所灭),历时约八百年。中央政权颁赐给“扶余”的官印,存世很少,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晋扶余率善佰长”⑤。与此相关的还有一方“晋率善貊佰长”⑥驼钮铜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一方扶余王的金印,不仅是重要的扶余国文物遗存,还为汉晋时期的少数民族官印,补充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且,其与“广陵王壐”、“汉委奴国王”风格传承很是明显。在目前所见到的存世数万方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中,金银材质的印章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也是非常罕见的。

声明:关于铜印章的图片仅供欣赏观摩,不负真假连带责任,特告有心之人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