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生常谈与如同嚼蜡--观汉代“螭龙纹谷纹玉璧”

(2013-03-10 04:36:18)
标签:

古玉文化

老生常谈与如同嚼蜡

--观汉代“螭龙纹谷纹玉璧”

现代人一观玉璧,十有八九就会众口一词,为“六器”、“礼天”、“天圆地方”;一看九龙就是“九五之尊”;一提螭虺就是“龙生九子”等,真为老生常谈,没滋没味儿,如同嚼蜡。玉璧礼天不假,但形态纹饰各异,雕工的意念也不一样。就如同后世的水墨画,都是中国的传统画法,同时代的画家其风格和构图决不一样,这是个人所处的不同环境背景所为。都为艺术创作,古玉工们也是这样,凝聚个人理念和技法,又可能专为某个地位背景的人或家族所制,必然有某些个性存在,从而创造了无数种类形态各异的雕件。当代人的评论应多少有些艺术性的升级,而不能仅是过于简单地重复一味而已。

要仔细地刨析和品味一件器物不容易,费时费力不说,还会不免顾此失彼,但好在乐在其中,说对说错无关乎心情,希望诸君能借鉴。

22.5cm.1084.7g.  白玉闪灰色.  东汉。古人言之有理,圆壁礼天,天宿之中九龙显露,这如同你仰视太空时的情景。

http://s6/mw690/b613225agd76e18d04d15&690
背面,沁色苍古、斑驳。带有明显的土掩痕迹。既然礼天,你看到了繁星点点布满空间,苍穹之中星光闪烁,犹如步入了天文馆。是星云大壁?还是谷纹大壁?有时令人费解。如加以想象和联系此壁的祈天用途,加之螭龙图腾,应描绘于苍空则更为形象和另具意义。这当然有勃世俗和专家的理论。
http://s1/mw690/b613225agd76e1f270460&690
奇异的螭龙纹以浮雕技艺琢成,
http://s4/mw690/b613225agd76e231e3343&690

 

这种头型和发式的螭(又可叫螭虎)不多见。曾见有人断代时,把这种长发型和尾部分叉形的螭放在明、金、元时期。这么一想一看,这螭首还真有些像金人的味道了。

http://s14/mw690/b613225agd76e2c15d62d&690
自从有了它,上下左右没少研究对比。脸型在东周西汉是确实少见,大多为国子型方脸。
http://s2/mw690/b613225ag7bf16b1a40a1&690

 

螭龙在壁中游荡,曲折婉转,体型舒张修长。

http://s6/mw690/b613225agd76e36d07065&690
躯体圆润,没有僵硬的直线。
http://s4/mw690/b613225ag06a4e5d837d3&690
钙化了的螭龙。前肢健硕,有利爪,边缘有毛雕。
http://s5/mw690/b613225agd76e3fecae44&690
钙化、沁斑、土蚀皆有表现。东汉气数将尽,龙脸已显老态。
http://s14/mw690/b613225agd76e45ce99ed&690
双尖耳肥硕,长发飘荡于肩并收拢,雕琢齐整,发丝不乱。
http://s8/mw690/b613225agd76e4865d037&690
埋藏太久,使躯体发生了斜片状的绺裂
http://s13/mw690/b613225agd76e4b42737c&690
钙化加熟化的冻状。长发中旧有的的琢痕。
http://s7/mw690/b613225agd76e4ed59aa6&690
长尖耳,从螭发上可看到古旧的玉色、包浆的皮壳和断续的琢痕。玉肌中向外泛起玉花和饭糁。
http://s8/mw690/b613225agd76e560be1b7&690
螭本是幻灵之物,可是你看人形化的面首,抬头纹就使它老化了许多。画出岁月较易,雕出气数太难。
http://s5/mw690/b613225ag7bf16f741ce4&690
婉转的躯体,但有些像爬伏的老狗。
http://s6/mw690/b613225agd76e5de9fe85&690
壁面上钙化的斑点。老旧的加工痕迹。玉匠居然能把九条龙颜雕出如此相似,巧夺天工。
http://s3/mw690/b613225agd76e6121f842&690

 

表面存在的灰已打磨残存很少,实体观测可见玉中结晶有无数的石灰状杂物晶体---俗称饭糁。

http://s16/mw690/b613225agd76e739bdfcf&690
熟化的玉体。螭体起脊。玉质非常坚硬,但浮雕的效果非常好。
http://s13/mw690/b613225ag7bf172384cac&690
钙化和窜色的尾部。
http://s14/mw690/b613225agd76e796d057d&690
老化的玉质和手工打制的感觉
http://s4/mw690/b613225agd76e7cffa5b3&690
背面大面积的钙化白斑和熟旧的冻状玉色。清晰的切割痕迹。
http://s5/mw690/b613225agd76e83926284&690
油润的壁体,不管如何擦拭,永远如此泛着油光。蔓延的钙化痕迹。
http://s7/mw690/b613225ag7bf173def546&690
简化了的谷纹制作,使用了管钻,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http://s9/mw690/b613225agd76e8afbf6a8&690

 

十分清晰的雕琢和打磨抛光纹路,整齐有序,但突起的颗粒远不如战国、西汉时期的美观、有力,失去了旋转强力的谷纹形态,略显僵硬死板。社会的变更,动荡的频发,不停的战乱,民不聊生,这都是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的原因,工艺也呈草草下降的征兆。

http://s10/mw690/b613225agd76e8e960879&690

 

谷纹中的打磨痕,这是战汉时期玉壁中常见的打磨方式。

http://s11/mw690/b613225agd76e98dc6c4a&690
内圈边缘上不甚规范的切割线条,和不经意的加工遗痕。
http://s4/mw690/b613225agd76e9d03f523&690
残存的灰皮、变色的沁色、以及外缘上草率的圆周琢痕,这些都带有原始的味道。
http://s13/mw690/b613225agd76ea051588c&690

 

 

故宫藏品。带满饭渗的相同颜色的玉质。

http://s6/mw690/b613225agd7750d5e6325&690
青岛博物馆。玉质、色泽、痕迹、沁色、灰皮,都很强的相似性。
http://s14/mw690/b613225agd775124850bd&690

 

我看,这个时期的雕工力度和工艺水平都不如前期。
相对而言,三个壁对比还是这个为佳。


http://s12/mw690/b613225agd7754ca6725b&690

有一个字启发了我,即“古”字,上部是“十”,下部为“口”,意为十数个人,众口纷纭在论古,谈古和断古。一个古怎能是一言堂而统之?年份、真假、好坏都要与时俱进地敞开胸怀,展开思路地去分析探讨,才能无愧于你的藏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