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时代表征意义的一家人--记汉代圆雕白玉玉礼人
标签:
古玉文化 |
具有时代表征意义的一家人
--记汉代圆雕白玉玉礼人
古人琢玉,动物具夸张,人物具写实。各朝各代人物的造型千变万化,从古拙到精巧,从新石器时期的陶俑开始,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开始,即有了人类塑造自己形象的过程。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各个时代艺术的表现,而同时感到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玉器雕琢的影响,人物造型步步逼真生动起来,使我们了解了那个时候人们的形体、衣冠服饰和对美的理解追求,继而使我们在所知的广泛的历史背景中解读出新的内容,这就是每一件文物的历史重要性,要重塑历史,要还原历史,就要对文物进行解读。
这是一组形态一致,面目各异,雕琢讲究,曲线优美,器形严整,圆雕而成的玉礼人。由大小不一,性别不同,完整的一套四件玉人组成,也应具有了考证的广泛性。
瞧这一家人:形体直立、正冠衣鲜、身材修长、交领长衫、纹饰清晰、比例自然、面容俊美、材质和田。从脸部服饰来看,应为汉人和汉制的衣冠,从体型来看,一家四口,大小胖瘦,年龄不一,尽在雕琢细微处显露出来。
和田白玉闪灰,圆润有糯米般的玉质,手感极佳,玉人雕琢得有体有型,配以优雅得体的服饰衣冠,更为显示了人物的特征,身体比例拿捏准确,五官生动写实,面貌俊秀,各具骨像,让人能予分辨。
男主人公:高23厘米,重505克,比重2.96。型脸饱满,水滴眼,天庭及两腮饱满,直鼻小口,面部较为紧凑,表情严肃恭敬。

天庭饱满,五官端正,君子之貌。

打磨光润的玉质,包浆的观感。


女主人:高20厘米,重542克,比重2.96。脸阔,丹凤打眼,眉骨有些凹下,头发浓密,身姿略矮丰满,面部带有随和之感。

脸部处理盘磨的光滑如镜,如润泽细嫩的皮肤。

脸部刻画极为深刻,犹如鬼斧神工。


丈夫高挑,妻子丰腴,并具有相夫教子的美德。

公子:高18厘米,重371克,比重2.96。长相介于父母之间,但更具父像,天庭两腮饱满,水滴眼略小,直鼻大耳,口部稍凹,紧绷的皮肤略带稚嫩,身形又矮于父母。
子不教,父之过。为父品行正、严厉、教子有方,做儿总有惧怕之相。

千金小姐:高17厘米,重189可,比重2.96。似为未成年女子,身材纤细娇小,脸型随母扁凹,高额头,大眼,尖下颌,身体带有尚未发育完全之象。
又是一幅写生的画卷,少女的青涩,女大十八变的秀丽,令人赞叹的技艺。
少女娟秀的身材,婷婷玉立。
青春无敌,光阴如梭,岁月流失,少年与中年尽在不言中。

圣人有时也说错话,过来的人有感悟,女人并不太难养,唯子女最难教化,十多年的拉扯,耗尽心血,殚精竭虑,但愿成年后不是白眼狼,能报养育之恩。

曾看到很多玉雕作品,很少见到那个时代脸部和发型能雕琢得如此维妙维肖的塑像。

即使在鼎盛的汉代,也很少见到这样水准的作品。圆润的额头,深深的眼窝,灵秀的凤眼,小巧的鼻梁,紧抿的双唇,太美的面部描画写真了,是不是没有夸张?
夫人盘头需要有很高的技艺,花饰繁复,层次清晰,这也是汉代铜镜的市场需求所在。

可见多种发型,真不愧是小康之家。但又说明汉人那时是如何整洁美容的。不像历史剧中所表现的,不修边幅,衣冠不整,不识礼节,玩世不恭,游走江湖的落魄之像。


这就是汉代,戴冠之人的发式,历史的点滴真相就是这么发现的。

多么和谐配置的冠、发、衫。整洁、得体、大方。




俗话说:人想衣裳马想鞍。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服饰对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对人体衬托之美,又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历史背景的研究。在出土的木雕陶俑上,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士兵仕女的衣帽型姿,但这里展示的是带冠的官宦之家的人物造型,这是这组玉人的最为可贵之处。剪裁十分得体的腰系锦带,右压左的交领广袖长衫垂足覆脚,交领处似有重叠,可见玉人着内衣两件以上,衣袍和领角处都饰有精致的汉代所特有的花纹,长衫前后都各有一条长及下摆裙边的丝带纹,女人的后领纹饰多于男士,腰带纹饰优美,于袖中抄和的双手,使长阔而多褶的衣袖呈幔帐式地自然下垂,这是又一个的精彩之处。
汉式交领的设计与裁剪,与上图秦俑衣领对比的一致性,但增加了花边的设计,这是因着装对象不同而为。

看看,衣袖形态的是如何设计和雕琢的。

半圆弧状的合手,集于胸下腹上,合乎人体自然的比例位置。

汉代的纹饰与简朴,但不乏优美

线条优美的展示。

砣具雕出的纹饰。

因人而异的纹型设计,寥寥几笔,大方得体。上佳的玉质。

得体的服饰和衣冠,带来了人物体型的优美秀丽。

琢出的纹饰痕迹和走、跳砣痕迹。

圆润层次缓缓的纬帐式衣袖。

汉代官宦人家的服饰应如何配置,在漆器、砖刻、锦绣中有大量的图形,但作为立体造型来讲,这套玉人最为直观。交领长衫的比例给人像带来了修长的美感,带有底座高耸后曲的顶冠由冠带紧扣于颌下,使玉人带有庄严之象。中规中矩的锦缎绣花长衫配以硬冠,款款而立、曲线分明、面相严肃、盘发丝丝不苟十分讲究,膊膀紧贴两侧合于胸前,似有严格的礼仪约束,表现出了官宦人家的特征。

精美的六梁冠,圆润钢硬的瓦缸纹,十分精确的比例,体现了设计构思的独到之处。
冠形的优美和讲究的头式的完美结合,由颈部把它们衬托而起。
男人的发式与上图女士不同之处,覆盖了颈部,生活中的点滴,被艺人扑捉到了,并雕到恰到好处。

宽窄束腰得体的款款长衫,扑面而下,浮雕的效果极佳。
周礼、儒礼、稷下之礼、汉礼,层层礼仪,使官宦人家掬于各种礼节形式,是对人文生活的约束。

这组玉人有助于研究汉代家庭人口比例结构,可以看出一般仕大夫家庭三十余岁时(可从男女主人面容辨出)为一夫一妻两子女,应为人口比例适中和谐的理想家庭,同今一样,正是这种优良的家庭结构才能巩固社会的稳定。三十余岁衣着光鲜表示事业有成;面容姣好体型匀称健康表示温食无忧;款款而立姿态优雅表示知书达理。观小而知大,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这正是大汉王朝强盛之势的支撑点。
站在历史的高处去俯视那个王朝,她依然款款而立,不容忽视,她使中华民族繁衍至今。

就材质而言,玉质紧密,有荔枝般的乳性,琢痕刚硬有力,可见沁入肌体内已形成絮状的沁斑,部分已形成了鸡骨白,有斜片状的绺裂,包浆及沁色由内及表分布广泛,有自然的老旧之感,沟内有残留的解玉沙颗粒,打磨平整抚之细润。二号女主人使用的玉石颜色略为偏灰,可见那时想寻找一块整玉是多么不易。

大面积的灰沁和绺裂。

掩埋的环境不脏,但年底久远,给人与阴气之感。

侵蚀的白化和钙化现象,以及土蚀痕迹。

长期阴气沁湿的感觉。

又一处臂膀上的大面积钙化玉质。

侵蚀和斑痕边缘弥漫的色差感觉。

钙化使表层玉质散落。

这组四件玉礼人,具有不可替代的直观性,对我国汉代的人物、礼仪、着装、服饰和发型研究及具价值。商晚妇好墓中的玉人为何有名?正在于她的历史地位。其后的各类玉舞人,飞天玉女,再多的则是各朝各代的玉佛像,但如此好的人物写真,汉代玉人实不多见,成套无损且有辈分之分尤为难得。真乃人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
西汉陶俑
汉代

即为同一时代,隐约相似,但工匠的技艺显然不是一个层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