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霖铃》专项练习

(2011-04-26 13:57:15)
标签:

杂谈

 

《雨霖铃》专项练习

一、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骤雨(zhòu )    凝噎(yē )    暮霭(ǎi  )     那堪(nǎ )
B.耆卿( qí )     屯田( tún  )   饯行(jiàn )    否泰(pǐ)

C.禅让(shàn)     哽咽( yè)     阴霾(mái )     变更(gēng)
D.胭脂( yān)     枨触( cháng ) 伥鬼(chāng)   惆怅(chàng)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心情,情绪)

B.暮霭沉沉楚天阔( 云气,雾气)    

C.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忍受,承受)

D.此去经年(一年)

3.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功业无成的伤感。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4.对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写作技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感情。

B.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

C.运用人物行为,烘托离愁别绪。

D.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感情。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描绘的“景”和“情”分别是(   

A.幽静的  恬淡的

B.清凉的  空虚的

C.凄冷的  凄苦的

D.明丽的  烦恼的

6.下面对《雨霖铃》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心心相印,只需以眼神示意,已不必用言语道别。

C.“念去去”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的“去去”二字叠用,读时需一字一顿,方能使读者体会出道路遥远,前途茫茫。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密有致。

(二)断句题

7.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在文中需停顿处加“/”线(对一处,得半分,共计6分)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二、课内语段阅读。(10分)

阅读《雨霖铃》一词,完成8—9题(10分)

8.《雨霖铃》是怎样有层次地写离情别绪的?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情景有什么不同?整首词有怎样的意境?(5分)

9.词自上片“念去去”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怎样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的?(4分)

三、课外拓展(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0—11题(8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蝶恋花》一词开篇第一句“伫倚危楼风细细”为叙事句,试对其意境和内涵加以赏析。(4分)

 

11.“拟把”一句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8分)

宋词人物

乔雨

你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了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良久的鸩酒。
    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①你在笙歌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真正的永恒。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吟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②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渴望相逢又怕相逢,不敢再看那泪光涟涟的眸子。浸满了泪痕的那条鲛绡依然湿着,而你错莫交织的心情,都写进了一首叫《钗头凤》的词里。
    春风又绿宫墙柳,可那双让你魂牵梦萦的红酥手,竟永远地弃你而去,再也不能与你琴瑟相对诗词相和了。
                             
    走近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吴钩”呢?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看那青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火下闪烁着幽幽的光。
    不敢再轻易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遍亦枉然。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铜钹依然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你那横空出世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有删改)
    12.上面选文共分五段,每段都写到了一位古代的词人,请根据行文顺序,依次写出这五位词人的姓名。(5分)

 

13.这五位宋词人物是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的吗?作者布局谋篇的诀窍是什么?(3分)

 

14.这五位词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举出第五位词人的两首不同风格的词,作者将其殿后的用意何在?(6分)

 

15.结合原文说说你对文中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4分)

四、作文(40分)

16.请以“诗意地栖居”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选。字数不少于800。

 

《声声慢》专项练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
6.开头三句 字是怎 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
 
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
 
8.“满地黄花 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摘?”这 句寄寓了作者怎 的感情? (4分)
 
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6分)

 

三、课外拓展(2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7分)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4分)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1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有删改)

12.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3.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15.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四、作文(40分)
16.请以“清照,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字数不少于800。

《雨霖铃》参考答案:

1.  D(“枨”读chéng)  2.D(经年:年复一年)  3.C  4.B  5.C

6.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一对恋人分别之时难过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是欲诉无言,欲语泪先流的情状。

7.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8. 第一问:《雨霖铃》先写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分手时难舍难分的痛苦和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 心赏”的极度孤独、 聊。(2分)第二问:上片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的设想。(2分)第三问:整首词的意境是 绵悱恻,凄凉哀婉。(2分)
9. 一个“念”字,引出别后情景。“去去”写别后更行更远,直到楚天尽头。作者借“杨柳岸晓风残月”衬自己别后的天涯孤旅,情景相生,倍觉伤情。再设想一别多年,形单影只,即便良辰巧遇,美景在前,也 心领略,欲语 人,将哀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

10. 此句将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纸一样凸现了出来。主人公独自一人久久伫立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眺望。“风细细”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整个画面立刻活跃起来。而且能引发读者探究和想象:他“伫立”危楼做什么呢?

11.第一问: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第二问: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强装笑颜,饮而无味,从而烘托、突出了春愁之重。(3分)

12.依次为:李煜   柳永  陆游   辛弃疾  苏轼

13.不是。(1分)布局由婉约凄婉逐渐到豪迈奔放(2分)
14. 15.共同点:一样的惊才绝艳、一样的抑郁忧思。(2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两首词风格迥异,前者奔放豪迈大气,后者婉约细腻柔情。(2分)作者将其殿后,实则将苏轼视为宋词由婉约到豪放过渡的集大成者。(2分)

15.①“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作为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他却创作出了具有永恒价值的凄美词作,人因词名,李煜所以得以永恒。

②柳永乃是他生活的时代中最有才情、最为洒脱、最为人称道的词人,他的才情、多情、风雅对士大夫集团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成为士大夫竞相效仿的对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