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声声慢》专项练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
6.开头三句 字是怎 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
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
8.“满地黄花 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摘?”这 句寄寓了作者怎 的感情? (4分)
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6分)
三、课外拓展(2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7分)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4分)
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1分)
乱世中的美神
12.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3.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5分)
15.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四、作文(40分)
16.请以“清照,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字数不少于800。
《雨霖铃》参考答案:
1.
6.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一对恋人分别之时难过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是欲诉无言,欲语泪先流的情状。
7.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8. 第一问:《雨霖铃》先写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分手时难舍难分的痛苦和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 心赏”的极度孤独、 聊。(2分)第二问:上片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的设想。(2分)第三问:整首词的意境是 绵悱恻,凄凉哀婉。(2分)
9. 一个“念”字,引出别后情景。“去去”写别后更行更远,直到楚天尽头。作者借“杨柳岸晓风残月”衬自己别后的天涯孤旅,情景相生,倍觉伤情。再设想一别多年,形单影只,即便良辰巧遇,美景在前,也 心领略,欲语 人,将哀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
10. 此句将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纸一样凸现了出来。主人公独自一人久久伫立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眺望。“风细细”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整个画面立刻活跃起来。而且能引发读者探究和想象:他“伫立”危楼做什么呢?
11.第一问: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第二问:准备借酒力摆脱春愁,结果是强装笑颜,饮而无味,从而烘托、突出了春愁之重。(3分)
12.依次为:李煜
13.不是。(1分)布局由婉约凄婉逐渐到豪迈奔放(2分)
14.
15.共同点:一样的惊才绝艳、一样的抑郁忧思。(2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两首词风格迥异,前者奔放豪迈大气,后者婉约细腻柔情。(2分)作者将其殿后,实则将苏轼视为宋词由婉约到豪放过渡的集大成者。(2分)
15.①“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作为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他却创作出了具有永恒价值的凄美词作,人因词名,李煜所以得以永恒。
②柳永乃是他生活的时代中最有才情、最为洒脱、最为人称道的词人,他的才情、多情、风雅对士大夫集团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成为士大夫竞相效仿的对象。
《声声慢》参考答案
1.B2.D(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D(次第:光景,情形)
4.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
5.李清照(由“大明湖”“趵突泉”可知写的是李清照的故居在济南,“潄玉词”“金石录”写李清照的作品。)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从字面上看,是写词人外在的追寻情状和环境的空寂寥落,实则写出了词人内心 为战乱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 援的失落感和 为丈夫去世,形单影只的孤单凄苦情状。“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写。开头七组 字,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的内心感受。
7.国 家亡和丈夫之死。
8.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想当年,在都城开封,生活富足,夫妻成双,饮酒赏菊赋诗,何等 游风雅,而今夫死国亡,思之令人怆然。
9.略(要正确联系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季节特征作合理想象)
10.“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
11.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表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遣。
12.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
13. 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时空孤独的缘起。(2分)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2分)第三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2分)
14.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1分)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1分)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3分)
15.因为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2分)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2分)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2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