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
纵观全世界富翁都有相同的习惯。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习惯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虽然做起来不难,但是坚持下去却很难。
在此,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富人已在践行而穷人尚未具备的10个习惯”。
1生活简单朴素
日本TABI
LABO网站曾经介绍过一篇报道说“身价2亿日元的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却在露营车上过着月消费8万日元的生活。”反映了有很多人即便成了富翁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
比如,Facebook的CEO Mark Elliot Zuckerberg,就坦言自己住在普通房子里,平时只购买生活所需物品,而最大花销便是最近向新泽西洲小学捐赠了一亿日元等。
和他一起创建Facebook的Eduardo Saverin也已身价亿万,但仍住在普通公寓,骑着自行车上班。他说“我无法从物质上得到幸福”。听说他为了向慈善团体捐赠,生活很节俭。
真正的富人才会发现简单朴素最幸福。
2相信人人都拥有无穷潜力,投资自身而非购物
学习,考资格证,和重要的人交流花费的钱并不浪费,这是给自己的
“投资”。成功者在对待能促进自己成长的事情都不吝啬钱财。
相反,他们清楚那些高级名牌及流行的电子产品并不能产生利益。故而不会花费过多金钱去购买。
有名的投资家Warren BuffettS指出,几乎所有人一生中都只运用了自己一小部分的能力。而且他还说“每个人都隐藏着无限潜力,所以请大家与其花钱购物不如花钱投资自己”。
3在时间和金钱方面节约,在食物方面慷慨
富人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就算价格稍高他们也尽量吃健康的食物,定时做运动。
若是生病,将会产生不菲的花销。保持健康,既可以省钱也可以节约时间。
4比起花钱买东西更愿意花钱买经验
即使物品买来了,随着时间流逝物品的价值变得淡薄,又会想买新的物品,这是人的本性。而另一方面花钱买经验,是形成自身价值观和同一性的重要因素。
据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人们花钱去听演唱会和音乐会,或进行一场旅行都要比购买物品(房子、电子产品、衣服等)得到更多的幸福。他还指出,花钱获取经验,事后也更不会去后悔。
就算稍稍有些困难,大家也不妨试着体验一下顶级的旅行、宾馆、食物和艺术,从而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及文化程度。
5不怎么花钱
富人都很了解金钱。所以他们不会浪费,而是计算得失地使用金钱。而穷人和稍微有些钱的人则更容易为了虚荣和娱乐过度消费。所以,这类人中有不少在一次大成功之后就因为过度消费而破产的例子。
上述介绍过的Warren BuffettS建议大家,不是在消费之后将剩余的钱存起,而是在存款之后用剩余的钱消费。
6为了赚钱而用钱
那些与钱无缘的人,节省就是唯一存钱的方法。然而有钱人却不一样,他们想着若是投资自己,就能拥有更好的知识,工作上也能随之提高一个档次。若能持有房产和股份等资产,就能不断衍生利润。而若可以雇别人做事就能给自己留出更多自由的时间,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钱,如果不用,虽不会减少,但也不会增多。他们懂得积极地用钱去赚取更多的钱。
7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自我奉献精神
对他人友好,不仅可以温暖他人还能充实自己。继而受人喜爱,产生威望而可能在日后得到回报。许多富人,就是由于付出而得到
真正的富裕。
大家若想成功,也不妨先试着不求回报地去给予如何?
8做事果断利索
在商场上有着大成就的人,共同点就是决断迅速。有着当即思考各种事情的超凡能力,然后顺应直觉迅速作出判断,比任何人都快速行动,将机会握在掌心。
而那些因迟迟无法做出决断而放弃挑战,最终错失良机的人,到什么时候都成不了富人。
我介绍一个由于一个快速决断而促就成功的例子。那是作为曾经的钢铁大王而富甲天下的Andrew Carnegie在接受当时只是25岁学生的Napoleon Hill采访时候的一段话。
Andrew Carnegie :“今后20年里,在没有任何金钱支援的条件下,你愿意去采访全世界的成功人士吗?我会将世界级有名的成功人士介绍给你。回答只需,YES or NO”
29秒的沉默
然后
:“YES”
仅花了29秒他便做了个重大决断。结果就是他总结出成功人士的经验出版成书后,就步入了富人行列。
9在意微小的支出
或许有些意料之外,越是有钱人越在意微小支出。他们若是认为有支付价值,就会出大钱。若是认为没必要,则不会花费一分钱。
因此,有钱人偶尔会被说成小气对吧。那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只因为有1000日元的好处就冲动购物,他们会在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这个问题后,才决定买不买。
10一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想出一个好点子并非难事,真正重要的是实现这个点子的能力。
只存在于脑海中的东西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将想法付诸行动,需要各种努力。那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Twitter的创始人Jack Dorsey最初萌发创意的时候才15岁。然后就是坚持不懈地将想法变成行动。他说“创意任谁都有,真正重要的是在于行动。然后就是你能否吸引伙伴来助你实现。”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和建立个人口碑,请访问翰文网,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