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会说“谢谢”的孩子

标签:
育儿孩子成长礼仪心态 |
分类: 生活 |
作家Amy McCready找到了培养孩子说“谢谢”的方法,她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在「mindbodygreen」中介绍了她通过自身育儿的实际经验得出的培养心怀感激的孩子的方法。下面是从「mindbodygreen」中选出的容易让日本的爸爸妈妈产生共鸣的5个方法。
1远离孩子的“喜欢”,给予其新发现的机会
一味给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饮食,让他们拥有最新的手机。不知不觉孩子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为了让孩子拥有新的兴趣,可以增加家庭对话。
不再在外吃饭、限制孩子看电视,孩子们在最初时期会觉得“不舒服”。即便如此,也要每天坚持,让他们理解之前从没感觉到的对家人的感谢。同时,对处于不喜欢事物包围中的人的心情,应该可以培养共鸣意识。
2即使意料之外的状况,也要找出乐趣,学会留有余地
陷入交通堵塞、期待中的足球赛因下雨停止。孩子们的心情像世界终结一样低沉。这个时候,是一个学习在困境中发现希望的机会。
即使面对逆境,也会朝向某处好的一面。比如“这个周末因为工作不能出去玩,那下周连休的时候好好玩吧”、“多亏这场倾盆大雨,都不用洗车了。”
哪怕是没有希望的状况,也要传达给孩子在某处会“有新的知识和发现”。人生不论遭遇什么不如意,都不要满口怨言,而应该具备理解的力量。
3“这时候怎么办?”,回答:自己想办法。给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后的喜悦
让孩子带有感恩的心,最有效果的手段之一就是,让其把握现在,自己思考。
在家庭对话中,孩子们会问“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比如,“想吃饭却没有食材……”、“家里没有睡觉的地方……”、“生病了不能找医生……”等。变成说教是不行的。始终让孩子自己考虑。孩子们一定能够理解到自己是在多么富足的环境中生活。
4高兴的事情,立马传达给在场的对方,养成习惯
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果希望让孩子实际感受感谢之情,你作为父母还有必要成长。每天与人周旋,用积极的心情和态度表达感谢是很有必要的。超市收银员、服务员,不要犹豫对他们的感谢。
甚至,感谢还可以更具体地表达。比如,“谢谢你给我加鸡蛋”、“谢谢你的美味料理”等,即使琐碎也没关系。仅仅这些,就能让孩子们获得感动,自己也去模仿。
5“不得不做”→“能做到”,逆向思考,扩大感谢的视
在感谢的心情中,笔者作为成人有一个很大的教训。那就是把口中使用的“不得不做”换成“能做”。比如像是“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去看足球赛”。只是些细微的事情,但这个逆向思考却会让日常中的焦躁变为感激。
最好的情形是,可以让询问“和孩子一起能做什么”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与成人平行的视角下学会感谢。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和建立个人口碑,请访问翰文网,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