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阶层肥胖率增加是社会贫富差距所致?

标签:
肥胖贫富差距饮食习惯健康 |
分类: 社会 |
在差距日渐扩大的发达国家,在贫困层的肥胖率逐渐高升的现代社会,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肥胖。本来,被定位于与贫困完全相反位置上的肥胖,是富裕和权力的象征。但是,最近,“肥胖=富裕”这种印象开始动摇,据说在差距日渐扩大的发达国家,贫困层的肥胖率正在增加。“富人胖,穷人瘦”这一状态似乎正在崩溃。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国民健康营养调查”,各收入阶层的蔬菜和肉类的摄取量有所差异。按照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分别对蔬菜和肉类等食物一天的摄取量进行收集统计,结果发现,收入越高的阶层,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越多,收入越低的阶层,摄取量越少。
童年时期肥胖的人,有80%到成年后依旧肥胖。如果逆向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是因为在饱食暖衣的现今,只要拿出区区几百日元,就能买到热量超过1000大卡的垃圾食品和普通食品。即便是贫困层,也能轻易买到价格低廉的高热量食品,摄取的热量很容易超标。而且,这种趋势不仅出现在成年人身上,也出现在孩子身上。父母贫穷,孩子的饮食习惯自然与父母相同,可以说,即便是孩子,如果频繁地摄取高热量食物,当然也会变肥胖。
即便如此,孩子如果变肥胖,究竟会产生什么问题呢?首先,儿童肥胖被视为一个难以改善的问题,儿童时期肥胖的人,有80%即便成年后,也依旧肥胖,即“成人肥胖”。此外,即使一时瘦下来,由于小时候的饮食习惯根深蒂固,许多人会再次开始按照原来的饮食习惯生活,变回肥胖人。
人们担心儿童代谢综合征将频繁诱发生活习惯病,而如果对肥胖放任不管,那么这些生活习惯病就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原因。而且,具有肥胖倾向的儿童,很容易出现运动能力低下,从而又助长了肥胖。肥胖的孩子肌肉力量易衰弱,容易骨折,或容易引发腰痛等疾病。如果是女孩,有的在青春期还会出现月经不调。
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差距社会催生的贫困确实对儿童也产生了影响,如今,正不断地催生身处饱食暖衣的时代才有的肥胖。显而易见,今后,人们也许会对伴随着肥胖的儿童代谢综合征导致生活习惯病频发而产生担忧。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和建立个人口碑,请访问翰文网,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