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上描绘出的人类不变的本质

标签:
情感扑克牌人性本质人生意义 |
分类: 思想 |
在每年日本的盂兰盆节,由于这一时期正值学校放暑假,因此出门旅行,回乡省亲的人应该为数不少吧。在这种长途旅行的时候,你是否有过因玩扑克游戏而在不知不觉间使气氛高涨的经历呢?
也许不用说明大家也都明白,所谓扑克,就是由黑桃、红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各13张牌和1张大王,共计53张牌所组成,可以玩出各种游戏的室内游乐道具。然而,你是否知道,其实扑克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首先,请大家注意一下花牌。花牌有3种,即国王(K)、皇后(Q)、侍从(J),分别由黑桃、红心、梅花、方块4种花色构成,共计12张。不过,即便都是侍从(J),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花色中,其面部的朝向有所不同,有的面朝右侧,有的面朝左侧,有的目光斜视。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呢?TBS电视台《这种差异是什么?》(于8月9日〈周日〉7点播出)栏目的采访小组,就此请教了大阪商业大学娱乐产业研究所的高桥浩德先生。
高桥先生表示:“据传扑克原本起源于10世纪左右的中国,其历史非常古老,没有留下有关扑克图案的文献资料。”因此“这些只不过是后世之人想象出的说法……”,以此为开场白,高桥先生讲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
事实上,扑克牌上的花色拥有各自的含义。
红心,象征“爱情”
方块,象征“金钱”
梅花,象征“学问”
黑桃,象征“死亡”
而且,据说国王、皇后、侍从各自面部朝向的不同,代表他们对扑克牌花色象征之物的好恶差异。
被视作年轻王子的侍从,由于年纪尚轻,对恋爱充满兴趣,因此眼睛紧紧地盯着“爱情(红心)”的图案。由于对“金钱(方块)”也有一定的兴趣,但没有对“爱情(红心)”那般浓烈,因此从旁边斜视方块的图案。另一方面,由于年轻时对学习不太感兴趣,所以稍稍背过身对着“学问(梅花))”。而对于让所有人都感到不悦的“死亡(黑桃)”,则完全转过脸移开视线。
让我们按照同样的思维方式,再来看看年长的国王吧。
虽然国王对“爱情(红心)”的热情已没有年轻时那般强烈,但依然心存挂念,因此从旁边斜视着红心的图案。由于他最爱的是同时象征着权力的财富,也就是“金钱(方块)”,因此目不转睛地盯着方块的图案。
而到了居人之上的年龄,知识也成了重要的武器,因此对学问也抱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从旁斜视着“学问(梅花)”的图案。尽管与侍从相比也不得不意识到“死亡(黑桃)”,但即便年龄渐长却依然较难接受,因此出现了稍稍背过身去的样子。
但是,如果仔细看一下方块国王,你会发现只有这张牌上国王的手稍稍伸向了图案。据说这也象征着“渴望到手的权力=对金钱的欲望”。
原来如此……。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是否都一样呢?若将形形色色的扑克牌视作公司的年轻职员和高层领导,就会感觉到其中蕴藏的人性,非常有趣。
此外,扑克牌中也存在有趣的“差别”。那就是“黑桃爱司(A)”。
在4张爱司中,只有“黑桃爱司(A)”中间的图案特别大且设计复杂。据高桥先生称,其中蕴藏着明确的历史原因。
“黑桃爱司(A)”之所以如此特别,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在英国销售扑克牌需要交税,商贩到政府机关纳税时,工作人员会在黑桃爱司上盖章作为纳税的凭证。而且这也是许可销售的证书。
但是,这类凭证经常会出现伪造。制定规章制度后总会出现用某种方式钻空子的人,于是就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无谓的行为不断循环往复。由于政府机关为了防伪渐渐将图案设计得庞大而又复杂,因此如今的黑桃爱司上也残留着当时的印记。
虽然我们不知道已经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扑克牌究竟是谁发明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长久广泛地流传,就是因为其中深藏着经过深思熟虑的手法,即便没有大型道具,只要使用53张手掌般大小的卡片,就能玩出各种各样的游戏。从蕴藏着古今中外人类不变本质的花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扑克牌发明者的睿智。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建立个人口碑,
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吧。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1、发送邮件至 info@cnposts.com
2、添加微信 flyerflyer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