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改变性格,先要改变行为——心理学传授的“幸福方法”

标签:
改变性格行为幸福变化杂谈 |
分类: 思想 |
这是几年前的事情。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从事网络分析师工作的布兰登·格林先生(29岁)坐在沙发上,闷闷不乐地思考着工作中犯下的小错误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这时,他的室友走了进来,开始诉说这天他所经历的趣事。格林先生听了不但没有哈哈大笑,甚至未曾微微一笑。神情烦闷,一言未发。

就在这个时候,室友为他进行了宝贵的分析。他说:“别在意,只因你不是一个幸福的人罢了。”
“那时,我觉得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格林先生说,“一直以来,我总是像这样不断地指责周围的事物。但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的方式。”
人可以大幅改变自己的性格吗?专家表示可以。但是,这并非易事。
近几年实施的数项大型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成年后自然而然会发生变化。通过与某人形成的特殊关系、升职等人生的转折点而产生变化。
据说人在20-65岁之间时诚实等正面的个性会越来越多,情绪不稳定之类的负面个性会越来越少。大部分人的协调性与责任感会越来越强,情绪会变得更加稳定。也就是说,人格会得到提高。心理学家将之称为“成熟原理”。
长久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认为亲切外向具有责任感的人比怕生不善交际没有责任感的人具有更高的幸福感。但是最近已经证实,首先保持幸福的心情有助于改变性格。这一事实也将对治疗师造成巨大的影响。
1月份发表在心理学专业杂志《Journal
参与此项调查的美国科尔比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索托表示,研究者所说的“性格”,是指“不分时间与场合随时出现的思考、感情以及行为的特征模式”。50%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而剩余的50%则是后天形成的。
根据若干研究小组从1940年开始不断进行的研究总结而出的“大五”模型,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分为5个要素。就是开放性、勤勉性、协调性、情绪不稳定性和外向性。
每项分类中都包含着特定的性质及行为。例如,外向性中包括社交性与热情等。情绪不稳定性中包括愤怒、不安、易受伤等。
据说有的性格类型更容易在一些事情上获得成功。据索托表示,勤奋的人在职场及学校中具有发展顺利的倾向。协调性较高情绪不稳定性较低的人,更容易感到满足,具备构建稳定人际关系的倾向。外向的人,与社会有着关联性,适合从事需要企业家精神的职业。
索托表示,如果性格发生改变,即使只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对人际关系、事业、健康以及幸福感造成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当然,由于性格特征相对比较稳定,因此改变性格需要较长的时间。
索托表示:“首先要从改变行为开始,若能长久地维持这一新行为,那么最终就会掌握。”如果能够获得治疗师的帮助,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产生持续的变化,也能通过自身努力设法改变性格特征。只不过通过自身努力比较费时。
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并持之以恒。索托表示,要让意识行为变成人的第2天性需要时间。不要太过担心他人的反应。因为通常人们都试图改变以获得他人的喜爱。
布兰登·格林先生无法否认室友对其性格的评价。在他的记忆中,自己总是很消极并感到不满,“我非常内向。”他说道。经常因嫉妒和愤怒而烦恼,一直以来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这些情感的伤害而逃避恋爱关系。因为内向的性格,非常不擅长与人交往。
格林先生开始了治疗。在约1年半的时间里,他接受了认知行为治疗,开始是一周2次后来是一周1次。还花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自我启发的书籍,为了分析、记录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写日记。
格林先生说,最有用的就是用质疑的态度来思考自己消极的看待事物的方法。他觉得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的性格依然内向,但是并不像以前那样觉得与人交往、谈论自己、与他人交朋友是件棘手麻烦的事。
他说:“自我反省,坦诚地面对自己与他人,对成为一个更加幸福外向的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翰文网官方微信每天为您推荐精彩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