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自己的情绪

(2013-08-08 22:52:51)
标签:

情绪

抱怨

自由

孤独

理解

情感

分类: 思想

有人抱怨受不了恋人的某些地方,被其言行伤害,周围的人们劝说还是分手算了,但自己却怎么也不想分手。这是因为他认为在恋人认可自己之前,自己的人生什么都没开始,一定要让对方认可自己。

接受自己的情绪

哀叹自己不幸的人,既想逃出不幸的魔掌,又害怕得到自由,在两者中纠结。彷佛乘坐终点不明的巴士到处游荡。

 

巴士到了终点,再随便找另一辆差不多的换乘。不知道车的终点,却对车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进而觉得不满。

 

但是,让他下车,没地图没指南针的让他“自己去自己喜欢去的地方”,他也会不知所措。

 

一边抱怨不能跟自己所想的一样,一边认为还是坐不知道终点是哪的车比较好。

 

现代是自由的社会。

 

自由也包含“拒绝自由的自由”。要是觉得“无法自己决定自己的幸福和生存价值,我希望别人替我决定”也可以。

 

但是,如果你选择听从别人的,那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你都不能埋怨。

 

无论是多么自由的时代,都不会自由到容许“你把判断交给了别人,却对结果说三道四”。

 

对自己没自信的人,对别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会很敏感地认为“是不是被人讨厌了”“是不是被人当傻瓜了”。恰恰是这些想法,折射出“别人都很关心自己”的自我过剩意识。

 

经常责备自己,且不说会被别人疏远、反感,是能引起别人关心的。

 

“都是因为我”这种罪恶感是由“希望能和我扯上关系”这种愿望转化的。

 

“是不是我让对方不高兴了”实际上是“我是拥有能让别人不高兴的影响力的人”。

 

害怕孤独的人不容许别人因跟自己不相关的事或哭或笑。

 

从“不幸之车”下来,自己开始步行,必须要有接受孤独的勇气。

 

必须接受“别人不会像自己所想的那样,对自己十分关心”的事实,而且必须认识到不吸引别人的关注,自己一样可以变得很幸福。

 

“孤独”和“孤立”完全是两码事。

 

承认孤独并不是一件凄凉的事。这是停下对别人的执着,自己行走,这才是与别人建立健全关系的第一步。

 

当埋怨“为什么别人不能理解我的感受”时,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对他人的感受能理解多少?”人的价值不是“别人能理解自己多少”而是在于“对别人的感受,自己能感同身受多少”。

 

能理解别人心情的人不会哀叹别人不理解自己。如能对别人的痛楚感同身受,那么自己的愤怒和悲伤也能被别人同样地感受。此外,自己也会认为只要自己可以接受自己的情绪就足够了。

 

当然,自己与别人有关联是很重要的。但是别人怎么看自己并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所以不论你多么在意也没办法改变。

 

自己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怎么看别人”以及“自己怎么看自己”。

 

“自己对别人是怎样的存在”并不是别人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真正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只有通过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才能得到。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本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