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索尼扼杀了J-POP?

(2013-07-20 19:22:33)
标签:

索尼

j-pop

音乐

演艺界

市场

财经

分类: 商业

是索尼扼杀了J-POP吗?近日,一本由朝日新闻出版的名为《谁来拯救J-POP?媒体不曾报道的业界兴衰记录》的书成为热门话题。该书深入探究了处于低迷日本音乐界中“J-POP”的病灶。身为音乐评论家的作者麻生香太郎,从以赚钱为首要目的的制造商等业界组成部分入手,指出9大问题。书中写到:“若不将禁忌大声讲出,音乐界是不会有希望的。”(丰田昌继)

索尼扼杀了J-POP?

 

15年内音乐市场缩小一半

 

当麻生还是一名东大的学生时就已经和演艺界有很深的渊源了。当时,作为作词家的他不仅为森进一、小柳留美子、小林幸子等谱过曲,还制作了主持Downtown的松本人志的超人气作品“遗书”等。昭和62年(公元1987年),一本名为《日本经济娱乐!》的杂志开辟了娱乐界的新天地,在其创刊名单里也写着他的名字。

 

 

有着这样辉煌经历的麻生对于日本国内音乐市场的现状很是感慨。据日本唱片协会调查统计,与平成10年(公元1999年)的6000亿日元相比,如今的音乐市场缩水了近一半。这中间虽然也有“百万冲击”闪现——平成10年有近20首单曲CD销量突破100张,但截止去年已经减少到5首了。而且据日本公信榜显示,这5首着眼于的J-POP界全部是易被商法批判的“AKB48”作品。日本音乐界低迷的9大原因都被列举了出来。

 

 

位居“榜首”的便是“索尼”。CBS索尼公司成立于昭和43年(公元1968年),一直以来将唱片公司专属作家的所做的音乐向自由作家开放,奠定了偶像歌谣热潮“J-POP”的基础。此外,还促进了随身听“walkman”的普及,为业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索尼之“罪”

 

然而,索尼并没有将自己公司旗下的尾崎丰、松田圣子、米米CLUB等大家的音乐存入平成13年(公元2002年)诞生的的苹果公司的随身听“ipod”里。在之后的“播放器霸权之争”中败下阵来的索尼再将音乐开放已是11年之后的事了。书中指出,这期间促使了J-POP的衰落。

 

 

再有,围绕禁忌之一的“音乐制作权”,书中一方面“赞扬”了JASRAC(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管理团队中被称作“美元箱子”的音乐的二次使用收费体系,另一方面也提到了退休的高层官僚再就职的现象。作者讲述了由于对著作权意识的缺乏,自己的想法在上述不良现想的庇护之下被轻易地窃取的失败经历,并对此进行了批判。

 

 

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韩流”、“淳君”、“歌曲类节目”、“压缩技术”、“智能手机”、“全球经济萧条”、“媒体将会消失”共9项问题。

 

 

麻生感到非常担忧,他坦言“我认为日本的制造商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但如果像索尼、未经营iphone的NTT docomo等企业一样以盈利为先的话,J-POP的衰退轨迹将会非常一致。媒体表面上也无法对围绕歌曲节目制作单位的勾结现象、与广告主的关系等进行批判性报道。长此以往的话,娱乐界将停滞不前。”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