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温水里的青蛙”

“温水煮青蛙”很多人都听过吧,现在的日本企业就是那“温水里的青蛙”。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能生存下去不是“强大的生物”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
×日本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日元升值
○没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由于自2012年12月开始实施的安倍晋三政权的经济政策——“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近几个月来,整个社会被突如其来的日元贬值、股价上升,以及随后而来的汇率大幅波动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状况不禁让笔者想起了1997自己还在担任三星电子的常务时外汇危机前后的韩国。
当时的韩国,以财阀主导的投资现象过热,且导致支持其投资的银行贷款的不良债权化等不良影响扩大。外国资本回收后,美元汇率如吊桶投入井一样由危机之前1美元兑800韩元暴跌至1美元兑2000韩元。1998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跌至-5.7%,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支援等,经历了经济极度萧条的时期,被人们称为
“朝鲜战争以来最大的国难” 。
为何三星具有如此遥遥领先的实力呢?
一直以来被称之为“技术立国”“制造大国”等的日本,其产品横扫全球市场的辉煌已成为历史。如今,甚至连半导体、超薄电视、手机等相关高科技产品,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都日趋低迷。
三星电子2012年一年的营业利润达29兆500亿韩元(约2兆4500亿日元)。其利润超过8家日本大型电机企业(日立制作所、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三菱电机、NEC、夏普)的营业利润总和(1兆2231万亿韩元)的一倍以上,差距悬殊之大。将连续两季巨额资金赤字计算在内,且进行大规模裁员等,并正在进行重组经营的夏普和松下,预示着现在的日本家电的困境。
此危机的根本问题未变,却利用“安倍经济学”政策,为由对冲基金上演的对日元贬值的期待而欢呼雀跃,为眼前的汇率变动而时喜时忧的样子,在笔者看来是非常危险的。
说到日本的劣势,到目前为止,“日元升值,韩元贬值”一直是众矢之的。但是,日本企业失去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并不在日元升值。即使是三星,主要的电子零件以及原材料目前仍采购自日本的原材料厂商。日元一旦升值,受成本增加困扰的应该是三星。
常被提及的“与外国各国相比过高”的法人税也一样,法人税过高只是在日本国内生产时才会成为问题。在海外进行生产时,在生产所在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的,因此日本的法人税不能成为日本企业在进驻所在地无法胜出的原因。汇率和税收制度本是企业无法决定的,因此事先防备能应对任何动向的姿态才是经营的职责所在吧。
“全球化”和“数码化”的冲击
那么为什么日本企业会陷入这种困境呢?近十几年,由于“全球化”和“数码化”导致制造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日本企业却未能正视现实并做出适当的对策来应对,原因正在于此,别无他因。
在2000年左右开始的世界一体化之前,制造业只须以发达国家为竞争对手便能持续维持下去。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曾在日本眼中只是生产基地的新兴国家,逐渐发展成制造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国,成为消费大国,并跻身为世界经济中心。然而众多的日本企业仍未能摆脱“新兴国家是廉价劳动力的工厂”的观念,疏于考虑到新兴国家作为将来巨大市场的可能性,并未能依此制定战略计划。
如出一辙。伴随着“数码化”,产品制造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模拟制造”时代,曾由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日本企业独占天下。“模拟制造”即独立设计零件及组件,在生产现场重复调整,独立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但是,数码产品制造的时代到来后,“产品的组件化(不采用各个单独的零件,而是使用标准化的零件组合进行开发或制造的构想),
”不断发展,即使无法成为行业先驱者,但与以往相比,无论哪个国家哪家制造商都能轻易地制造出高科技产品。
以标榜“only
one”的夏普为首的日本企业将有高度的技术黑箱化的期间,三星、苹果等企业有效利用数码信息,组合具有广泛应用性的零件,并快速地批量生产出魅力商品,从而占领了市场。尽管如此,至今仍有很多关于“在海外的进驻所在国如何使日式的制造方法扎根稳定下来呢”等的咨询,这种现状让人惊讶不已。
过于相信技术和品质
即使在这数字化盛行的世界里,也依然有些技术人员认定“我们所创造的技术不可复制”“只要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必定会畅销”。经营者在该决断时不决断,不断往后拖延,以致无法维持下去,便抛弃技术人员,眼睁睁地看着技术外流。消费者要求品质完美无缺,即使是不会使用的功能也希望全部拥有。正是这些经营者、技术人员、消费者各自的傲慢,剥夺了日本制造的速度和灵活性,导致国内流通的产品进化出了特异的形态,即“一律功能过剩、品质过剩、高成本”。
虽然以日本国内及部分发达国家为竞争对手运用期间曾效果不错,然而,包括国内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如棒头一击,同时更大的市场作为新主角兴起,在这样的全球市场中日式制造不可能通用,已完全被淘汰了。
将青蛙突然放入热水,青蛙会受惊吓跳出逃走,但若将其放入常温的水里,即使一点点地逐渐加热,青蛙也不会逃走。慢慢地青蛙便无法察觉水温在上升,待到水煮沸时,已经丧失了逃跑的能力,便只能任凭自己被煮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现如今的日本企业正是那正在被慢慢加热的“温水里的青蛙”。
上述“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尤其容易在大企业里滋生。因为组织庞大而更易僵化,很难变通。虽然大型企业在广泛沿用固定套路的做法时保持着稳定增长,让人乍看上去是在高效地运作,然而“中间层管理化”“消极主义”“一致性意识”等的泛滥,使得整个组织陷入停止思考的状态,因此即使周遭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一直以来的做法。
适应环境变化才能生存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被公认为NO1时,美国做出了一项决策,即不用制造业的硬件方面与日本进行竞争,而转换想法,利用软件同日本一较高下。在这期间,微软、谷歌、苹果等公司相继诞生。
韩国也在直面货币危机之际,放弃追随日本,开始踏上独立之路。三星电子的会长李健熙,以“除了妻儿,剩下全部更换”的精神果断实行了改革。他从当时就强烈地意识到“数字化制造”“全球化”等造成的变化,彻夜思考企业生存之道,最终完成了量到质的飞跃。即便到了现在,他仍常心怀“5年后三星会不复存在”的危机意识,思考“为了生存下去应该做些什么”并制定中长期计划。若让笔者来说,被逼至如此险境的夏普是以“3年后企业仍存在”为前提来制定中长期计划,这本身就说明其缺乏危机感。
日本企业应该认识到:其丧失竞争力的原因并不在于日元升值或税制,而在其自身。“全球化”和“数字化”导致产业结构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在其中生存下去,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若察觉不到环境的变化,自以为是地继续制造的话,则会加拉帕戈斯化而沦为濒临灭绝物种并终被淘汰。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强大的生物”,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
【译者注】
加拉帕戈斯化是日本的商业用语,指在孤立的环境下,独自进行“最优化”,不仅会丧失与区域外的兼容性而孤立并被淘汰,而且一旦从国外引进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低价格)很强的高科技产品,则最终会陷入被淘汰的险境。从进化论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态系统中得来的警示语。也称作加拉帕戈斯综合症、加拉帕戈斯现象。
吉川良三
出生于1940年。1963年,进入日立制作公司,从事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系统的开发工作。从1989年开始担任NKK(现JFE控股)电子学本部开发部部长,从事新一代CAD/CAM系统开发工作。从1994年开始在韩国三星电子任常务一职,以CAD/CAM为中心推进革新业务的开发。2004年回国后,特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专业制造经营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经营危机》(2009年讲谈社出版,与畑村洋太郎合著)、《三星为什么是最快做出决定的?》(2011年角川书店出版)、
《为胜利而经营》(2012年讲谈社出版,与畑村洋太郎合著)等书。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