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之译
心之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659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种方式的爱

(2013-07-02 16:21:02)

关于“爱”我经常思考。
我想很多人所说的“爱”其实大多都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吧。

有时我会观察周边的人思考这个问题,有时会反躬自省。
4种方式的爱


比如,父母训斥孩子“快去学习!”时,父母原本是想给予孩子关爱的,但事实上呢?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这儿,就有必要上升到幸福的定义来阐述了。父母希望孩子幸福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幸福的形式并非只有一种。也许对于某个人来说是幸福,而对另一个人却会是不幸。

父母希望孩子幸福时,其实那不是孩子想要的幸福,只不过是父母把自己所希望的幸福强加给了孩子而已。难道不是吗?我是这样认为的。

“小孩子不够成熟,缺乏判断力。不长大他是不会懂的。所以我作为大人应该教他怎么做。”父母们总是会说出这样的理由来让自己的行为正当合理化。

确实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改变过去和对方。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强行去改变他们的价值观。

如果父母出于关心孩子,无论如何也要提醒孩子注意的话,只要给孩子一个契机让孩子意识到就可以做到。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作为意见来强加于孩子,而是作为一种信条,作为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讲述给孩子们听,至于接不接受就由孩子自己去决定。

总之,不要什么都说是“为了对方”而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而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真正去为对方着想。

“我是为了对方才这样做的”。这样一想就往往变成了强加于人。是不是为了对方不是由说话者决定的,而是由对方来决定的。

所以,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推测,去揣度。只能这样。因为我们既不是占卜师也没有超能力,无法预知或掌控别人的想法,所以我们未必能猜中对方所想。不,也许更多的时候都猜不中吧。然而即使这样也要继续努力。而且,要一点点提高推测揣度的精度。只能这样一步步向前迈进最终才会成为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人。

比如,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我爱你”。很多时候,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感情。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也应该是爱我的”。

爱情大多时候是明明向着自己却伪装成是向着对方。不是“我爱你”,而是“希望你能爱我”。这才是“我爱你”的真实情感。

爱情原本是不求回报的。附带条件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然而,男女之间的爱大多是有所求的。而且还附带着太多的条件。

“你不可以花心喔!”“要好好对我喔!”“我生日时要送我礼物哈!”等等。这才是爱情的真面目。

这样想来,我就可以把大多数的“爱”通过2个坐标轴来整理划分一下了。
第1个坐标轴表示“求回报”和“不求”。换句话说就是“附带条件”和“不附带”。
第2个坐标轴表示“站在自己的立场”和“站在对方的立场”。

这样通过这两个坐标轴就划分成了4个象限。我把它们分别命名如下。

求回报 × 站在自己的立场 = 强加的爱
求回报 × 站在对方的立场 = 交易的爱
不求回报 × 站在自己的立场 = 劳而无获的爱
不求回报 × 站在对方的立场 = 无偿的爱

上面两个也就是求回报的“强加的爱”和“交易的爱”,属于这两种情况的人必须意识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爱”。

而属于不站在对方立场的“强加的爱”和“劳而无获的爱”情况的人,则需要努力训练去推测揣度对方的想法。

“爱”是动词。

“爱”即“给予”。

它不是有所求,不是强加更不是交易。这一点我们必须意识到。

而且,上述四类也同样适用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大家要小心上司给下属的“强加的爱”、“交易的爱”、“劳而无获的爱”!

还有,只是心动行未动的“形容词式的爱”也需要引起注意。

站在对方的立场。不求回报。付诸行动给予对方。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爱”。

我一边回顾着过往,一边思考着这些。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cnposts.com    译者:刘婷)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