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天写10分钟日记 有助于人的成长

(2013-06-30 20:06:10)

写日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留下自己活着的证据。然而,据说这个习惯还有很多其他的益处。在此,我将结合实证研究结果为大家介绍一下,日记是如何提高工作成果,为身心带来好处的。
每天写10分钟日记 <wbr>有助于人的成长


提问:奥普拉·温弗瑞(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与二战名将乔治·巴顿将军有何共同点?
回答:他们都热衷于写日记。

近日,奥普拉向公众公开了自己的一部分日记,同时建议读者们也写日记。从约翰·亚当斯到安迪·沃霍尔,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会详实地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毫无疑问,写日记的一大目的是为了留下自己的历史。但是,除了留下活着的证据之外,写日记是否还有其他的好处呢?

当然有。作为应该写工作日记的理由,特此列举以下4点好处。

——(1)明确重点 (2)提高忍耐力 (3)提高计划性 (4)促进个人成长。

笔者(阿马比尔)以前的学生莎拉·考斯最近这样写道。在她之前就读的MBA课程“创新管理”的班上,被要求每天写日记。据说此后,当她的职业生涯从顾问转型为创业者的过程中,这个习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莎拉的公司S'well,生产销售具有优良隔热保温效果的独特的水壶。)不过,最初的时候,莎拉对写日记一事持反对态度。

“当时,作为一名忙碌的MBA学生,我觉得写日记是件麻烦又浪费时间的事。因为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我需要的不是记录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而是学习和建立人际网络”。然而,通过阿马比尔教授布置的任务,我学到了一种全新的日记写作方法。它成为了我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的助力。”

莎拉对写日记的前三项好处,进行了如下说明:

“通过写工作日记,可以明确重点,找到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最能为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此前工作中的一些亮点都来自于非常平淡朴实的工作。“即使不是华丽伟大的工作,自己最热衷、最能大显身手的工作是什么。”这是日记教我了解到的。

“此外,写日记有助于提高“忍耐力”和“计划性”。即使只能进步一点点——虽然有时还会走弯路或倒退——但是日记会成为指引前进道路的中立审判员(且是安静的拉拉队长)。虽然总有更上一层楼的空间,但是对我而言,了解自己正在接近目标更为重要。通过回顾过去,就能时常了解这一年进步了多少。而且事后回想会觉得即使是曾经经历的巨大困难,也只不过是小小的障碍罢了。当新的困难出现时,通过阅读日记,就能发挥超凡的忍耐力,并找到解决方法。即使是现在,我已成为每日忙碌的创业者,但是我无法想象若没在日记中记录下这一天的工作进展、愿景、及面向下一个目标达成的计划,便结束一天,我将如何结束这一天。”

反省并写下日常的经验,其价值已经通过研究得到证实。据心理学家詹姆斯·彭纳贝克等人的实验表明,通过将心灵创伤或感到有压力的事情写下来,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健康。据说这还有助于提升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并且能够提高在解雇之后迅速寻找再就业机会的能力。笔者们调查了职场所发生的事件对人们及其工作成果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求200多名从事复杂项目的脑力劳动者,在执行项目期间每天提交日记。从这项实验中我们不仅获得了惊人的发现(详细内容刊登在HBR杂志2011年5月号的论文“The Power
of Small Wins”以及最新出版的《The Progress Principle》中,论文日译版见本杂志2012年2月号《进展的法则》),参与调查的人也收获了与自身相关的意外发现。

写日记的第4个好处——“个人成长”,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参与者们通过每天不足10分钟有规律性的写工作日记,能够从新的视角审视身为专业人士的自己,掌握自身需要改善之处。某位参与者在回顾其工作日记时如此说道:“我的日记中有些悲观的评论内容,但现在想想,那是不恰当的。如今,我会以更加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工作项目。”

此外,另一位参与者在调查结束之前这样说道:
“很遗憾调查即将结束。写工作日记是认真反省当日发生的事情的绝佳机会。通过这个每日习惯,让我意识到应该更加积极地与团队交流,发挥能动性。衷心感谢你们让我来参加调查从而让我获得成长。”

了解写日记的价值之后,笔者们也开始写工作日记。然而,要将它作为每日的习惯的确也不是件易事。我们会寻找其他机会报告相关进展,现阶段,我们希望聆听坚持写工作日记的各位读者的经验。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务必告诉我们。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cnposts.com    译者:枫凌)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