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再便宜的“中国制造”,中国物价或将向日韩看齐

(2013-04-24 21:48:09)
标签:

中国制造

物价

日元贬值

竞争力

进口商品

分类: 社会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
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819.aspx

 

经济参考报报道:日本物价之高,世界闻名。据去过日本的朋友说,在日本,用买一个西瓜的钱,可在北京超市买回一打西瓜。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曾将东京列为世界上物价最昂贵的城市。但是,已经习惯高物价的日本人,最近似乎也无法继续平静下去了,因为进口的中国菜,已经贵过本地菜了。

 

 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在日本批发市场上,中国菜价格猛涨,洋葱与胡萝卜比一年前上涨了2-7成,“尤其是洋葱,创下了14年来的最高价,甚至已经超过日本产蔬菜”。据东京中央批发市场的统计显示,2月份中国产洋葱批发价为每公斤112日元,比日本产洋葱贵了13%。

 

 中国菜价在日本走高,当然也存在着特殊原因。第一,异常气候。日本媒体称,受恶劣天气影响,今年中国很多蔬菜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其中,洋葱产量仅为往年的7成左右。第二,海外需求增加。中国菜的主要市场在亚洲,由于韩国蔬菜产量也有所减少,所以扩大了从中国的进口量,据日本方面称,韩国今年进口的中国洋葱是往年的两倍。供需紧张,价格上涨也就在所难免。

 

 另外,还有日元贬值的问题。自安倍再次执政以来,日元贬值了约10%,与汇率变动相对应的,则是中国菜价又贵了一成。如果日元继续贬值,势必导致中国产品的价格继续上扬。

 

 但在中国蔬菜总产量中,海外供应所占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菜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成本的上升。这其中包括土地、劳动力、化肥等相关成本。各种成本叠加在一起,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其实,对中国菜价上扬感受最直接的,是中国的老百姓。

 

 中国菜的状况,其实正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制造”一直以物美价廉畅销全球,但最近几年,已是物美依旧,价廉不在。正是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一些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由中国沿海向内地,或者向越南、柬埔寨等地转移。

 

 中国的成本上涨,一部分是对以前低工资低待遇的补偿,而另一部分则是改革不彻底的代价。这其中,也包含了“页岩气革命”所带来的冲击。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显示,在美国,经生产率调整后的劳动力成本正在接近中国水平,而天然气的成本则低于中国。这正是很多美国大企业陆续返回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部分高耗能低效益企业转移生产基地的做法,也是符合经济转型的客观规律的,但是,对于中国部分地方而言,产业转移就意味着税收的减少和就业岗位的流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污染,但如果没有新的更高层次的产业来替代,则只会留下空洞化的城市,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比一般的“中国制造”更受关注。毕竟,对收入远远高于中国人的日本人来说,中国菜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有限,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人。如果针对这一趋势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物价水平很有可能会向日韩等国看齐。这种状况,在很多进口商品中已露出端倪。

 

 但问题是,中国人的收入在短期内还远不能与日韩相比,物价的过度上涨,对中低收入者来说将是一个噩梦。这会给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带来直接影响,也会对经济转型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编辑N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