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送礼文化有变化 选礼物重视实质甚于金额
(2013-02-21 20:43:40)
标签:
送礼品牌微博贪污奢侈品杂谈 |
分类: 思想 |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484.aspx
据2012年12月8日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传统的送礼文化显现出变化的迹象。《环球时报》10日对此进行了转载。
中国有个习惯,一有什么事情,就会给人送礼物。随着经济的发展,送礼所花费的金额也水涨船高。礼品是构筑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其社会意义是很大的。有对夫妇是北京某购物中心的常客,他们说:“一有喜欢的东西,我们总是买三份。一份给自己,两份送给朋友或家人。有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真的是件很快乐的事。”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到2020年中国富裕阶层人口将膨胀至2亿8000万人,世界品牌产业对此寄予厚望。
中国礼品商战最近多了些新生事物。每年11月11日,会以祝福没有恋人或配偶的单身人士为由,举办与“1111”有联系的盛大节日光棍节。在礼物的意义及社会重要性方面虽然没有变化,但其中加入了娱乐的元素。
另外,由于微博的普及,谁给的礼物、谁收受了礼物都已不成隐私,贪污行为可能被人揭发。甚至还出现了估算礼品货币价值的网站。因此,公开赠送奢侈品和品牌商品的风气逐渐消失。送礼给官员时尤其要慎重。
然而,最重要的变化是送礼人想法的改变。以前,中国还贫穷的时候,送礼是送礼人展现大方的一个机会,但现在中国富裕了,送礼人越来越重视礼物中所包含的愿望。专家指出:“人们开始挑选能传达自己心意的礼物,而不是特意购买昂贵的物品做礼物。”专家还补充说,最近也有送礼人考虑到万一收礼人不喜欢时可以更换,而在送礼时附上售货收费清单。这个举动意在告诉收礼人“如果您不喜欢,可以到购买这个礼物的商店去退货,或者更换。”